2019学年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下期阶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下期阶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下期阶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2019学年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下期阶考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班级分数题号-二二三总分得分、选择题1.“数声钟鼓报黄昏,瞻仰神工千古存。玉垒照看川岁月,金堤抱负蜀乾坤。重书禹贡追先圣,长遗尧封泽后昆。约束岷江东逝水,休惊岸左二王魂。”诗中描写的是A. 隋朝大运河B.汉代六辅渠2.下图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B.C.战国都江堰D.宋代高转筒车铁犁牛耕的出现C.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D.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3. 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中的农民分为自耕农和佃农。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有 自耕农承担田租、兵役、徭役等佃农向地主交纳地租等自耕农拥有自己的土地,佃农没有自己的土地都有小生产
2、者意识,都是落后阶级A. B.C.D4. 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由此可见,古代的小农经济的特点是A. 封闭性B.落后性C.脆弱性D.分散性5.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A民贵君轻B重农抑商C施行仁政D闭关锁国6. 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下列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
3、命作用”的是A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B推动水利的兴修C出现著名的冶铁中心D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方式的出现7. 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原因是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B. 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C. 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 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8. 下列属于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的土地所有制形态的是井田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君主私有土地A. B.C.D.9. 学者许倬云说,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不少中国文人即使在城市里呆很久,也认为是“客居”,迟早也
4、要还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重视农业的观念“安土重迁”的思想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商品流通A. B.C.D.10. 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A. 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绮,运至罗马,裁11. 古罗马的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说:“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这主要反映了中国A. 农产品的丰富B.商业的繁荣C.冶铁技术的成熟D.丝织水平的高超12.
5、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水平常以某一种类的手工业品为代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铁器/商周陶器/唐宋瓷器/明清B. 青铜器/商周瓷器/唐宋棉布/明清C. 玉器/商周漆器/唐宋玻璃/明清D.漆器/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13. 唐朝诗人张籍写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这反映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A. 多次战乱,人口南迁B.少数民族政权开发南方C.两晋时期在南方的开发D.民族融合14. 明中叶以后,在某些地区的某些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而居于主导地位,主要原因是A. 轻视工商业的意识有所变化B. 明朝政府鼓励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 国家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的
6、放松D. 私营手工业更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15.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官营手工业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A.B.C.D16. 在历史学习中学生要具备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对豆腐起源的探究中,你觉得最可信的是A李时珍认为豆腐起源于西汉,因他是科学家,说法可信B朱熹认为“豆腐本为淮南王术”,源于西汉。朱熹是大学问家,说法可信C宋代清异录中首次提到制豆腐法,这证明宋代开始出现豆腐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
7、坊石刻”图,证明豆腐最晚出现在东汉17.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重心的是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B.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C. 苏湖熟,天下足D. 无徽不成镇18. “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动辄肩挑车载,民苦转贸重。”这种现象最早得到解决是A.明清时期广泛使用黄金、白银B. 元代货币制度的变化C. 宋代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D. 春秋战国时期黄金、白银开始用作货币19. 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下列现象与明清时期商业和城市发展的史实不符的是A.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B. 区域间长途贩
8、运贸易发展较快C. 商品经济伸向农村D. 在江南地区出现了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20. 珠算是中国人发明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至今仍盛行不衰。据考证,汉朝史籍中已提到珠算,在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教育的发展B.商业的繁荣C.政府的推广D.人口的增多21.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市罢,遂不得履。”材料中的“市”A.体现了草市的特点B.主要商品是农产品C.与坊的界限被打破D.受时间地点的限制22. 明代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