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微生物名词解释(结合版)

上传者:97****76 2022-07-14 20:09:38上传 DOC文件 38.50KB
微生物名词解释(结合版)_第1页 微生物名词解释(结合版)_第2页 微生物名词解释(结合版)_第3页

《微生物名词解释(结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名词解释(结合版)(10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生物需氧量(BOD):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间接指标。一般指1L污水或待测试水样中所含的一部分易氧化的有机物,当微生物对其氧化。分解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毫克数,单位mk/L。(P271)化学需氧量(COD):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简便的间接指标,值1L污水中所含有机物在用强氧化剂氧化所消耗氧的毫克数mg/L(271)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两个独立基因内的遗传基因,通过一定的途径转移到一起,形成新的稳定基因组的过程。 基本培养基(Minimal Medium):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成分的组合培养基。(221)光复活作用(photoreactiv

2、ation):把经过紫外线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出现明显降低其死亡率的现象(212) 暗修复作用: 一种不依赖可见光,只通过酶切作用去除嘧啶二聚体,重新合成一段正常DNA链的核酸修复方式。八叠球菌(Sarcina):细胞分裂沿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进行,分裂后没八个细胞特征性地叠在一起呈立方体的一类球菌。 巴氏消毒法:因最早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用于果酒消毒,故名。一种专用于牛奶、啤酒、果酒或酱油等不宜进行高温灭菌的液态风味食品或调料的低温消毒方法,一般在5085oC处理1530min(175) 巴斯德效应: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使酒精发酵变抑制的现象(在厌氧条件下,向高速发酵的培

3、养基中通入O2则葡萄糖消耗减少抑制发酵产物积累) 单克隆抗体:由一纯系列B淋巴细胞克隆经分化、增殖后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单一成分、单一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单球菌(Micrococcus) : 细胞沿一个平面进行分裂,子细胞分散而单独存在的球状细菌。 发酵(Fermentation):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未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113)感受态:指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225) 共生: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

4、密的一种相互关系。(261)固定化细胞immobilized cell 在固定的水不溶性载体上,在一定的空间范围进行生命活动的细胞。它是用于获得细胞的酶和代谢产物的一种方法。 活性淤泥:一种由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群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凝絮团,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很强的吸附、分解有机物或有毒物的能力。(P273) 基内菌丝:当孢子落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并发芽后,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的菌丝。(30)荚膜: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含水量很高。(22)鉴定培养基(鉴别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

5、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需用肉眼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98)拮抗:又称抗生,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菌落(Colony): 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28)菌落形成单位:吧稀释后的一定量的菌样通过浇注或涂布的方法,让其内的微生物单细胞一一分散在琼脂平板上(内),待培养后,每一活细胞就形成一个单菌落即为菌落形成单位。(152)菌苔:把大量分散的纯种细胞密集的培养在固体培养及较大的表面上,结果长出的大量“菌落”相互连成一片,就是菌苔。

6、 抗体:高等动物体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在体内外发生特异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类病毒: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77)连续培养:当微生物以单批培养的方式培养到指数期的后期时,一方面以一定的速度连续流入新鲜培养基和通入无菌空气,并立即搅拌均匀;另一方面,利用溢流的方式,以同样的流速不断流出培养物,使容器内的培养物达到动态平衡,其中微生物生长可长期保持在指数期的平衡生长状态和恒定的生长速率上形成连续生长。(157)裂解量:平均每一宿主细胞裂解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数 霉菌(Molds):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意味“会引起物品霉变的真菌”,只那些菌

7、丝体叫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53) 模式菌株:是一个种的具体活标本,必须是该菌种的活培养物,由一个被指定为命名的模式菌株传代而来,理应与原初的描述完全一致的纯培养物。(344) 平皿菌落计数法:把稀释后的一定量菌样通过浇注或涂布的方法,让其内的微生物单细胞一一分散在琼脂平板上(内),带培养后,每一个活细胞就形成一个单菌落,即菌落形成单位(cfu),根据没皿上的cfu数乘以稀释度就可推算出菌样的含菌数。 气生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支菌丝。(30)潜伏期(Latent phase):只噬菌体的合算侵入宿主细胞后至第一个成熟噬菌体粒子装配前的一

8、段时间。(72) 琼脂:聚半乳糖的硫酸酯植物胶的一种,无色、无固定形状的固体,透明度高,粘着力强,耐加压灭菌强。凝点40OC,熔点96OC,是配制固体培养基最好的凝固剂。 溶菌酶(lysozyme):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之间的-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溶菌酶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因此,该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 溶原转变(Lysogenic conversion):当正常的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宿主而

9、使其发生溶源化时,因噬菌体基因整合到宿主的核基因组上,而使宿主获得了出免疫性外的新遗传性状的现象(229)溶源菌:发生溶源现象的宿主,即被温和噬菌体侵入后,前者的基因整合到其基因组上随宿主细胞复制而进行 同步复制,并不引起其裂解。(73) 砂土保藏法:以砂土为载体保藏菌种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产芽孢的细菌、产孢子的放线菌和真菌。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通过具有降解功能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使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得以去除的过程。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153)生长因子: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10、。(85)石炭酸系数: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之比。嗜冷菌:指一类最适生长温度低于15OC、最高生长温度低于20OC和最低生长温度在0OC以下的细菌、真菌和藻类等微生物。嗜热细菌 thermophilic bacteria:依赖于高温环境才能正常生长繁殖的细菌,广泛分布在草堆、煤堆、温泉、火山地、地热区土壤以及海底火山口附近。(252)噬菌斑 (Plaque):当噬菌体大量聚集并使宿主细胞发生病变时,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构造并能用光镜加以观察和识别的“负菌落”(65)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使细菌细胞破裂死亡,连续重复感染使大量的细菌死亡,在培

11、养细菌的平板上,可以看到一个个透明不长细菌的小圆斑。 选择培养基:一类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应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97)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外毒素:在病原细菌生长过程中不断向外界环境分泌的一类毒性蛋白质,有的属于酶原,有的属于毒蛋白。(286)完全缺陷噬菌体(complete defective phage):具有噬菌体的正常形态,仅仅含有供体菌DNA的一类温和噬菌体,不能引起寄主细胞裂解性感染。微生物絮凝剂:一类由微生物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707833.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