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3-7节



《循环系统3-7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系统3-7节(52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 第三节第三节 血管血管血管分布的主要规律是:血管分布的主要规律是:1身体左右对称部分的血管分布通常也具有对称性。2血管分布与机能相适应。如新陈代谢旺盛的甲状腺,血管特别丰富。肾脏具有泌尿功能,其血管口径较一般脏器粗大。3血管走行多与长轴并行,常与神经一起被结缔组织包裹成血管神经束。血管神经束一般位于关节屈侧。4在容易受到牵引或挤压的地方(如关节周围)以及经常变换形状的器官(胃、肠)处;血管大多吻合成网或弓。一、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一、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动脉动脉可分为大、中、小、微动脉4种。动脉管壁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内膜的内表面为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其表面光滑。中膜由弹
2、性纤维和平滑肌组成。外膜主要由结缔组织组成,内含营养管壁的血管。大动脉的中层厚,弹性纤维多,弹性大。中、小动脉管壁弹性纤维较少,平滑肌相对增多,富有收缩性。中、小动脉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能改变口径大小,起到调节血压的作用。动脉血管的结构动脉血管的结构外膜中膜内膜大动脉特染中 膜内 膜外膜弹性膜特染弹性膜特染中中 动动 脉脉中中 膜膜外弹性膜外弹性膜内弹性膜内弹性膜动脉组织切片动脉组织切片小动脉汗腺(二)毛细血管(二)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 是体内分布最广,口径最小的血管,许多毛细血管分支在组织间吻合成网。毛细血管管壁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管壁外侧有一薄层基膜,具有极大通透性,是血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
3、物质交换的场所。毛毛 细细 血血 管管三种毛细血管模式图三种毛细血管模式图(三)静脉(三)静脉u 将血液运回心脏的管道,管壁较薄,弹性纤维和平滑肌也管壁较薄,弹性纤维和平滑肌也较少,结缔组织较多,易变形扩张,血容量最大较少,结缔组织较多,易变形扩张,血容量最大。u 主要作用是调节血管系统容量,收集血液返回心房。u 分为微、小、中、大四级静脉。 u 体循环静脉可分为3大系统,即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心静脉系。 1.1.微静脉微静脉:管腔不规则,内皮外有或无平滑肌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紧接毛细血管的微静脉,结构似毛细血管,较毛细血管略粗,有些部位内皮细胞
4、间隙较大,有物质交换功能。 2.2.小静脉小静脉:内皮外渐有一层完整的平滑肌纤维完整的平滑肌纤维;较大的小静脉中膜有一至数层平滑肌纤维,外膜渐厚外膜渐厚。 3.3.中静脉中静脉:内膜薄,内弹性膜不明显;中膜薄,环行平滑平滑肌纤维稀疏肌纤维稀疏;外膜较中膜厚外膜较中膜厚。 4.4.大静脉大静脉 :内膜薄;中膜很不发达,有几层稀疏的环行排列的平滑肌纤维,有些没有平滑肌有些没有平滑肌;外膜厚外膜厚,结缔组织内有较多纵行平滑肌束 静脉瓣静脉瓣:内膜凸入管腔形成;内部为含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游离缘朝向血流方向,阻止血液逆流。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模式图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模式图图图31 31
5、小动脉小动脉( ( ) )和小静脉和小静脉( () )光镜图光镜图静脉瓣模式图静脉瓣模式图体循环静脉体循环静脉3大系统大系统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系是收集头部、上肢和胸背部等处静脉血返回心脏的管道;下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下腔静脉是收集腹部、盆部、下肢静脉血回心的一系列管道。心静脉系:心静脉系: 心静脉系是收集心脏静脉血的管道。门静脉:门静脉:属下腔静脉系中的血管,主要是收集腹腔内消化管道、胰和脾的静脉血进入肝的静脉管道。体循环的静脉体循环的静脉体循环的静脉包括上腔静脉系、体循环的静脉包括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门静脉系)、心静下腔静脉系(门静脉系)、心静脉系。脉系。心静脉系:心静脉
6、系:收集心脏的静脉血,经收集心脏的静脉血,经冠状窦注入右心房。冠状窦注入右心房。上腔静脉系:上腔静脉系:收集头颈、上肢、胸收集头颈、上肢、胸壁及部分胸腔脏器回流膈以上上壁及部分胸腔脏器回流膈以上上半身的静脉血,经上腔静脉回流半身的静脉血,经上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入右心房。下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收集膈以下下半身躯收集膈以下下半身躯体及脏器的静脉血,经下腔静脉体及脏器的静脉血,经下腔静脉注入右心房。注入右心房。肺循环的静脉肺循环的静脉 肺静脉左、右各一对,分别为左上、左下肺静脉和右上、右肺静脉左、右各一对,分别为左上、左下肺静脉和右上、右下肺静脉。这些静脉均起自肺门,向内行注入左心房后部。下肺静
7、脉。这些静脉均起自肺门,向内行注入左心房后部。肺静脉将含氧量高的动脉血输送到心。肺静脉将含氧量高的动脉血输送到心。1.小循环(肺循环)小循环(肺循环)起止:起止: 右心室右心室肺动脉干肺动脉干左右肺左右肺 动脉动脉肺肺肺泡壁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 肺静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房特点:特点: 路程短,阻力小,压力低,路程短,阻力小,压力低, 由右心博出。由右心博出。作用:作用: 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二、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二、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动脉血压及正常值()动脉血压及正常值u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血压。u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u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在收
8、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收缩压;u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舒张压。u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脉搏压,简称脉压脉压。u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大约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u 人在安静状态时的收缩压为 100120mmHg,舒张压为6080 mmHg,脉压为3040 mmHg。u动脉血压存在个体、性别和年龄的差异。(二)动脉血压的形成(二)动脉血压的形成心脏收缩产生的动力、动脉血管管壁的阻力、动脉血管弹性纤维的回缩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动脉血压。(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三)影响动脉血压的因
9、素1心搏出量心搏出量 心脏每收缩一次所压出的血液量每博输出量。心搏出量如果增大,心缩期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多,管壁的侧压力也会增大,收缩期动脉血压会升高。动脉血压升高对舒张压升高影响不大,因此,收缩压可反映心脏的收缩能力。2心率心率 心率加快,心舒期缩短,在心舒期内流向外周的血液就减少,心舒期末存留于主动脉内的血量增多,舒张期血压就升高。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血管对血液循环构成的阻力。由于小动脉平滑肌能在改变口径以改变外周阻力,所以对舒张压影响较为显著。如果心输出量不变,外周阻力加大,则心舒期内血液向外周流动的速度减慢,心舒期末,存留在主动脉中的血量增多,故舒张压升高。4大动脉弹性大动脉弹性 大动
10、脉(主动脉)弹性既有缓冲心室射血时对血管壁突然增大的压力,使收缩压不致太高;又使心脏舒张期能继续推动血液前进,造成一定的舒张压,从而使心室的间断性射血变为动脉血管的连续血流。5循环血量循环血量 足够的血量充盈血管系统,是形成血压的基础。循环血量的减少,会使动脉血压降低。(四)脉搏(四)脉搏u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内的压力和容积会发生周期性波动。这种周期性的压力变化可引起动脉管壁发生搏动,搏动可沿着动脉管壁依次向全身各动脉传播。这种有节奏的搏动,称为脉搏脉搏。u脉搏的强弱取决于心搏出量与外周阻力,心搏出量大,外周阻力小,则脉压大,脉搏洪大;心搏出量小,外周阻力大,则脉压小,脉搏细。u动脉脉搏沿动
11、脉管壁传导的速度远较血流速度为快。大动脉血流速度为1822 cms,而脉搏传导速度为35 ms,到小动脉可加快到1535 ms。 三、静脉血压与血流三、静脉血压与血流()静脉血压()静脉血压 血液经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时,需消耗能量以克服阻力,因此到达静脉时血压降落较大。经过毛细血管后,微静脉的血压降至15-20 mmHg。右心房作为体循环的终点,血压接近于零。促进静脉回流促进静脉回流的动力是静脉起点(小静脉)与止点(腔静脉)之的动力是静脉起点(小静脉)与止点(腔静脉)之间的压力差间的压力差。 (二)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二)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1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力量 心肌收缩力强,心室排空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