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大坝变形观测



《第十五章大坝变形观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章大坝变形观测(18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大坝变形观测大坝变形观测 西安理工大学工程管理系西安理工大学工程管理系 马斌马斌Project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 Bin 2005年年1月月22日日22.1.2005 视准线法观测水平位移视准线法观测水平位移 Observing level displacement in directrix way波带板激光衍射法观测水平位移波带板激光衍射法观测水平位移 Observing level displacement in laser and diffraction引张线发光测水平位
2、移引张线发光测水平位移 Observing level displacement in light of down-lead前方交会法测水平位移前方交会法测水平位移Observing level displacement in the way of focusing挠度测法挠度测法概述概述 summarize15.1 15.1 概述概述15.1 summarize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大坝建成水库蓄水投入运行后,由于基础与地基本身形状的改变;由于外力的作用和外界(如水的压力变化、渗透、侵蚀和冲刷,温度变化与地震等)的影响;由于坝体内部应力的作用等,会产生沉陷、位移等变化,称为大坝的变形。在
3、一般情况下,这种变形是缓慢而持续的,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规律性,如果超出某一限度,就影响大坝的稳定和安全,甚至造成失事。因此,需要对大坝进行经常的、系统的观测,以判断其运行工作情况是否正常,并根据观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安全运行。同时,通过长期观测、分析其变化规律,检验设计理论的准确性,为设训和科研提供有关资料。 土坝变形观测,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固结和裂缝观测。而混凝土坝除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裂缝观测外,还有挠度和伸缩缝观测。本章主要介绍水平位移、挠度和垂直位移观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基本方法。15.215.2视准线法观测水平位移视准线法观测水平位移 15.2
4、Observing level displacement in directrix way 一、观测原理一、观测原理 如图15-1所示,在坝端两岸山坡上设置固定工作基点A和B,在坝面沿AB方向上设流向 (二)观测设备(二)观测设备 (1)工作基点及校核基点。都要建造专用的观测墩,用以安置仪器和专用的规标,埋设在大坝两端山坡上的工作基点和校核基点,称固定工作基点。如果大坝较长或为折线型坝,需在坝体上增设工作基点时,这种工作基点将随坝体位移而位移,称为非固定工作基点。观测墩一般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参见图12-11),其顶部大都埋设有强制对中设备,以便减小仪器和规标的对中误差(可使对中误差不大于
5、O.lmm)。 (2)位移标点。位移标点的标墩应与坝体连结,从坝面以下0.3-0.4m处起浇筑。其顶部也应埋设强制对中设备,常常还在位移标点的基脚或顶部设铜质标志,兼作垂直位移的标点。 (3)规标。规标分为固定规标和活动规标。前者是安置在工作基点上,供经纬仪瞄准构成视准线用;后者是安置在位移标点上,供经纬仪瞄准以测定位移标点的偏离值用。图15 -2为规牌式活动规标,其上附有微动螺旋和游标,可使规牌分划尺 四、观测方法四、观测方法 如图15一所示,在工作基点A安置经纬仪,B安置固定规标,在位移标点a安置活动规标,用经纬仪瞄准B点上固定规标作为固定视线,然后俯下望远镜照准a点,并指挥司规者移动规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