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硕士校考犯罪学答案

上传者:do****pt 2022-07-01 11:06:15上传 DOCX文件 30.75KB
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硕士校考犯罪学答案_第1页 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硕士校考犯罪学答案_第2页 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硕士校考犯罪学答案_第3页

《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硕士校考犯罪学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硕士校考犯罪学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犯罪学试题一、简答1 .简述犯罪黑数及形成原因犯罪黑数,又称犯罪暗数或刑事隐案,是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 犯罪数量。犯罪黑数的主要原因:立案不实,警方不破不立、隐瞒不立、立而不统、立案 不准等。受害不报,被害单位、群体和个人,因担心名誉受损、害怕遭到报复、 不信任警方等种种原因没有投诉,不愿或不敢报案。犯罪知情人因为害怕打击 报复,顾及连带责任而持与己无关、消极观望等不作为心态不报案。犯罪行为 人为逃避刑罚制裁,隐姓埋名,流窜作案,制造现场假象嫁祸于人,以对抗警方 打击,抵赖受害人、知情人的检举、控告等。2 .简述促成犯罪发生的主体因素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因素主要包括犯罪主体自身的生

2、理因素、心理因素及行为因素。1、犯罪主体的生理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神经类型和异常生物学因素等,这些是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重要物质条件。(1)年龄因素。不同年龄发展阶段的个体会有不同的身心发展水平,并具有不同的社会经历,因而年龄因素会对犯罪率的高低, 犯罪种类和犯罪手段的选择产 生影响。(2)性别因素。男女之间的差别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生理、心理的不同,对犯罪 也有着重要影响。2、犯罪主体的心理因素,犯罪主体原有的个性心理结构中存在的不良心理因素。 主要包括四方面:1)个性倾向性因素,即为动力结构,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和兴趣。(1)需要是指维持有机体生理和心理存在的一种基本要求或指有机体为维持其 生

3、存与发展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欲求。犯罪者需要可分为三类:1、合理需要。2、不现实的需要。3、不良需要。犯罪主体需要最突出的特点是:需要内容的反常理、反社会性以及动能的高强度。(2)动机是指驱使人发生特定行为的内在起因。犯罪动机最突出的特点是:具 有很高的激发动能。犯罪需要与其是因果关系。除需要外,外界诱因和个性心理 品质也是犯罪动机形成的原因。(3)兴趣是指人的人是需要的情绪表现,既人力求参与并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 指向。不良兴趣的特点是兴趣的低层次、强刺激、和乏理智。2)、气质因素气质是指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无好坏之分。巴普洛夫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这一学说阐明了气质

4、的生理学基础。 高 级神经活动主要表现为兴奋和抑制两种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具有强度、平衡性和 灵活性三个特征。而上述三种不同特征组合就形成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四种基本类 型,既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性。与之对应的气质类型为兴奋型、活泼 型、安静型和抑郁型四种,四种不同的气质类型对人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主 要体现在犯罪率、犯罪类型和犯罪手段上。3)、性格因素性格是指人对客观现实比较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惯常行为方式。划分根据的不同,决定着性格类型的不同。性格与气质不同,性格有好坏之分,它是在人 的先天素质和后天所处的环境总和作用下形成的。4)、能力因素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使活动得

5、以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一般是由人 的先天素质与后大环境的培养综合而成的。主要包括智力和技能。3、与犯罪心理形成有关的 行为因素,是指犯罪者原有的不良行为特征。主要包 括错误的活动内容、不良的行为方式、有害的行为习惯等。3 .菲利的“犯罪饱和法则”。“犯罪饱和法则”,是犯罪社会学家菲利在其名著犯罪社会学中提出的论点, 被称为菲利“最重要的犯罪社会学结论”。 他认为犯罪是多种原因的结果,这些 原因可以分为个人的、地理的和社会的三个方面。当社会孕育的这些 犯罪原因达 到一定量的时候,也就会发生一定量的犯罪,既不会多也不会少。这就是菲利的“犯罪饱和法则”。4 .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犯罪预防的基本原则是开

6、展犯罪预防应遵循的准则。(一)可操作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采取犯罪预防措施要具有可操作性。(二)成本 -效益原则。在犯罪预 防措施的制定和操作上,也要体现经济规律,按照成本 -收益的原则,设法以最 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三)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四)科学化 原则。应综合多学科知识,使决策和操作过程科学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 目的。(五)法制原则。犯罪预防的法制化,是法治国家的要求,是犯罪预防做 到有法可依。(六)打防并举,预防为主的原则。5 .简述犯罪现象的3个层次犯罪现象是一种社会法律现象,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全部 犯罪行为的总称。依表现层次深浅,犯罪现象基

7、本包括下列三方面内容:(一) 犯罪状况,指一定时空内犯罪的发量及其比率、类型、危害程度、时空分布以及 罪犯的构成状况,乃至于加害一被害互动意义上的被害人的构成状况。(二)犯罪特点,指犯罪现象所表征出来的,发生于加害一被害、犯罪人一被害人互动过 程中的个别或一般的特殊性或共同性。(三)犯罪规律,指在一定的时空中,犯罪的升降涨落与犯罪人的变化发展的一般趋势或必然趋向,即犯罪及其主体的流量、流向的一般运动规律。6 .简述犯罪规律犯罪规律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犯罪升降涨落与犯罪变化发展的一般趋势和 必然趋向。犯罪规律是深层次的犯罪现象。7 .简述我国综合治理方针的概念和特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中国解决治安

8、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其含义是:在各级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国家政权、社会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各部门 协调一致,齐抓共管,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 等多种手段,整顿社会治安,打击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答案:1、“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与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原则。 2、专门机 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3、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属地管理原则。4、谁主 管谁负责原则。这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上建立起一套多层次、多方面的各司 其职的具体制度和规范必须坚持的原则。8 .简述职务犯罪

9、务犯罪是指指国家工作人员或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滥用职权,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 责,破坏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 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依照 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犯罪行为的总称。9 .简述常见的犯罪人分类答:1、未成年犯罪人与成年犯罪人。这是以犯罪人的年龄为标准所作的分类。2、 初犯与再犯。这是以犯罪人是否第一次实施犯罪行为为标准。初犯是第一次实施 犯罪行为的犯罪人。再犯是实施了两次以上犯罪行为的人。3、常态犯和精神病犯罪人。这是以犯罪人的精神状态是否正常为标准。精神病犯罪是精神状态不正 常的犯罪人。4、暴力犯与智能犯。

10、这是按照四是犯罪的方法来分类的。暴力犯 一般直接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给公民造成生命、健康以及人格的严重损害。智 能犯实施地与财产、经济利益有关的犯罪,通常又称为经济犯。5、男犯与女犯。这是最古老的分类法之一。其他还有反革命犯意一般刑事犯、 故意犯与过失犯以 及主犯与从犯之分,其刑事政策也都有所不同。10 .犯罪学的价值或功用犯罪学的价值(作用):犯罪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犯罪现象的学科,其作用主要包括1认识犯罪.2为制定和完善刑事政治、刑事法律提供依据.3为预防犯 罪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4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础提供帮助11 .挫折一攻击理论的基本内容挫折攻击理论主要由多拉尔德、梅尔、米勒等人

11、提出。指的是当人的一个动机、行为遭到挫折后,就会产生攻击和侵犯性反应,从而引起犯罪。受挫折后是否会 引起攻击行为由四种因素决定:一是抑制挫折驱力的强弱。二是抑制挫折驱力的 范围。三是以往遭受挫折的频率。四是攻击所能受到惩罚的可能性和程度。挫折 攻击分两类,一是指向内部的惩罚,即行为人用内想投射式的退缩等。 二是指向 外部的惩罚,即将不满与愤怒指向他人,对他人进行攻击。12 .简述被害人与犯罪人的互动关系1、被害前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被害前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可以表现为二者存在人际交往关系和不存在人际交往关系两种。2、被害中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被害中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是指犯罪行为发生过程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57431.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