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垃圾处理模式的垃圾分类低碳模式设计



《基于垃圾处理模式的垃圾分类低碳模式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垃圾处理模式的垃圾分类低碳模式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目录摘要2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瓶颈问题剖析31.1. 北京城区实行垃圾分类的历史31.1.1. 北京生活垃圾分类的起因31.1.2. 北京生活垃圾分类的发展31.2. 北京现代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41.3. 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原因42. 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处理模式52.1.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52.2. 城市被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62.2.1. 餐厨垃圾的回收及存在的问题62.2.2. 废纸的回收及存在的问题62.2.3. 有害废物的回收及存在的问题62.2.4. 医疗垃圾的回收及存在的问题72.2.5. 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及存在的问题73. 基于低碳模式的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的界定83.1
2、. 低碳模式的定义及意义83.2. 城市生活垃圾的定义93.3. 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的界定93.4. 基于低碳模式的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104. 基于垃圾处理模式的垃圾分类低碳模式设计105. 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低碳模式设计106. 石景山区垃圾收运分析和垃圾减量化设计116.1. 石景山区垃圾收运分析116.2. 石景山区的垃圾减量化设计127. 参考文献13摘要在我国,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堆放和处置城市垃圾的场地日益减少,而处置不当必将对土壤、地下水及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加剧环境的恶化。同时,我国的自然资源环境也日益恶劣,石油,煤炭等
3、能耗资源变得匮乏,焚烧填埋垃圾垃圾也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因此生活垃圾的处理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垃圾的处理应实现低碳模式的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做到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本问就针对了目前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和垃圾减量化进行了解,展示了北京垃圾收运的历史,其实已经有数十年时间,发现目前垃圾分类存在的客观问题,了解了一些垃圾减量化的措施,对基于垃圾处理模式的垃圾分类低碳模式,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化低碳模式以及石景山区垃圾收运分析和垃圾减量化设计进行了设计。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化13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瓶颈问题剖析1.1. 北京城区实行垃圾分类的历史1
4、.1.1. 北京生活垃圾分类的起因解放前夕的北京城,城内的垃圾堆积如山,有的地方堆积到屋顶,有的地方堆上了城墙,有些垃圾堵塞了街道和胡同,环境卫生极为恶劣。为了清除垃圾,1949年3月,市人民政府组织成立了北平市清洁运动委员会,各区成立了分会,发动人民群众开展了首次大规模的垃圾清运工作。清运工作白3月24口起,历时91天,运垃圾201638吨。此次运动一举扫清了多年从未清除过的垃圾.极大地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存环境。清运的垃圾均运至指定地点进行消纳。此后又经1949年11月和1951年3月两次清洁大扫除,将过去陈积的60多万吨城市垃圾全部清除。此后,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1952年后年开始陆续实
5、行用汽车直接收运的办法,改用夜间运除 Johnsonliu.北京城区实行垃圾分类的历史.EBOL财经文摘.2009年11月19日. 上述阶段处理垃圾主要是填垫积水坑洼和窖坑。1955年,郊区农村开始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堆肥。为保护农田 ,1956年便开始试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居民和单位将生活垃圾按有机垃圾和无机垃圾分类存放,清洁工人按单双口分别收运,从而开始了垃圾的分类收运工作。这个时代的垃圾初步分类说明了当时开始意识到生活垃圾未经分类给生产生活健康带来危害,但由于初期的人口和城市规模不大,垃圾产生量远没有现在这么多,尚未产生垃圾无处存放填埋的问题。另外由于建国的初期百废待兴,政治制度也是社会主义
6、初级阶段,还存在阶级斗争,重心尚未转到发展经济上来,人们也没有利用垃圾产生经济效益的意识。1.1.2. 北京生活垃圾分类的发展建国初期,在勤俭建国方针的指导下北京市的废品回收工作从1953年开始运作。1954年,北京市财经委、市计划局、市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发布了北京市各级机关、团体、学校、部队、国营企业、合作社、公私合营企业等废品回收暂行规定(草案)规定中指定回收范围包括:废胶料、铅类、废石油、杂铜、废钢铁、废棉织品、废纸、废玻璃类、废木料等共9类;凡存有或产生以上废品的各单位,除本单位自行设法利用外,一律售给国家指定回收单位,不得在市场上自行处理,还指定了市供销合作总社设置专门的废品回收机构
7、宋湛. 解放初期北京市的环境保护工作J. 北京党史, 2005, 1: 017.在19501990.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经济飞速发展,人口也大规模增长,发达国家开始遇到垃圾处理,环境恶化的难题。此时垃圾分类,垃圾无害化处理处置,垃圾资源化等问题开始得到研究并率先在发达国家得以实现。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也开始面临这些问题,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垃圾围城和资源的枯竭促使我国也开始进行垃圾分类的研究和实践。我国民间组织陆续接受并实践这种思想。2000年,北京市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八个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之一。从这一年起,北京垃圾分类逐渐转入政府主导时期。至奥运结束,据北京环保组织估计,为进行
8、垃圾处理,北京市区各级政府至少已投入近百亿。垃圾分类这段时间内成为北京社区最风光时髦的活动。似乎一夜间,上百个社区在每年的“绿色社区”、“节能社区”的评选中,陆续戴上了“绿”帽子,获得市区政府赠送的垃圾桶、环保袋,或者是奖金、电动三轮垃圾拖运车,甚至直接补助每台价值数万元的餐厨垃圾处理机。2005年前后,宣武区、西城区部分社区甚至为实行垃圾分类的小区,免除了居民每户每月3元的传统垃圾清运费。北京各城区实行垃圾分类的优秀小区逐年增多。奥运前,为了展示一个干净而美好的城市,北京市市政管委会接连出台了两个文件,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一个是对厨余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一个是要求党政机关率先强制开展垃圾分类,要
9、求分类率超50% 石景山区垃圾分类率将达50%.中国环境报.2007-04-02.,同时在学校单位也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另外开始打通垃圾分类的后端处理链条,因而在奥运前,在政府强力推进下,全市垃圾分类活动进入高潮。奥运后北京市管委宣布: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率达到52%,超出预定50%的目标,全市2255个居住小区、大厦、工业区做到了垃圾分类,其中144个小区相继成为示范金牌社区。如今标准分类回收桶在北京街头随处可见。1.2. 北京现代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从上述垃圾分类的发展历史看来,其实垃圾分类早已有之,尤其是近些年来,垃圾分类有了更一步细化,然而对垃圾分类的质疑也一直如影随形。在已实行垃圾分类的社区
10、,细心的人们开始现,自己分好了垃圾投放,环卫工人门确是混合运输,另外即便单位有组织收来的如餐厨垃圾,被餐厨垃圾转运车运走转运站也是被混合在了一起。这一点我在后面对石景山垃圾收运的调研中也得到了验证。北京有的地方在政府补助奖励下,最多时虽然也有30多个小区或单位拥有由政府补贴的厨余垃圾处理机,但调查的13个社区中,仅有一家建功南里的机器在运转。政府被指责走过场的争议一直存在。2009年1月,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再次组织师生,花了4个月对北京144个垃圾分类示范单位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暗访,调查结论仍然为:几年来的分类试点工作效果甚微,许多工作流于浮表。1.3. 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原因垃圾
11、分类了那么多年,实际却还是未尽效果,归结起来如下原因1 从对中转站的经济支撑来看,对垃圾分选的设备投入不足:这几天调研去了石景山的衙门口转运站也去五路居的垃圾转运站,本以为像是教材中所说的他们会有会有一些分选的工艺流程,如破碎,过筛,重力分选,磁流体分选,风力分选,跳汰分选等等,还有老师说的破袋机,但现实却是这两个地方只有卸车,装车,压实的过程,换句话说,只是将很多辆小车收运垃圾来到这里后合为一辆大车。而问及他们的原因,归根还是政府给的钱不够,不足以支撑分选设备的购置和日常运营,并且垃圾转运站为非盈利性机构,并不能对外收费足够支撑充分运营。2 垃圾种类的判别因人而异,因技术而异。目前北京垃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