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失败的公开课 (2)


《一次失败的公开课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次失败的公开课 (2)(2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一次失败的公开课记得那是2004年化学备课组举行的一次公开课,我讲的是空气一节。我预先做了精心的准备,教学环节我是想了又想,烂熟于心。开始上课了,学生们按照我的教学预案一步一步地顺利进行着,我的心中暗自得意。该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了,我按照预先的设计开始了操作,我把燃着的红磷迅速地放入集气瓶,立即塞紧塞子,学生们马上看到了红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学生们兴奋起来了,等了一会儿,我打开了弹簧夹,烧杯内的水进入了集气瓶,上升,上升,眼看着瓶内的液面就要达到预想的五分之一了,停下,快停下呀,我心中暗暗祈祷,可是,令人没想到的是,液面继续上升,远远超过了五分之一。天哪,这可怎么办呢,这可怎么跟学生
2、解释?台下还有几个老师在侧耳细听着呢。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汗水不由自主的淌了下来。一节精心设计的公开课就这样草草地收场了。课后,我们几个老师在一起研究实验失败的原因,很快发现了问题。原来,新课改之前,老教材一直沿用的是玻璃钟罩内燃烧红磷,这个装置密封比较严密,多年来没有出现过异常现象,新教材的装置却是第一次使用,预先没有尝试过,结果就真的出现了异常。这件事尽管已经过去了多年,却让我久久不能释怀,它让我尝到了当众丢丑的滋味,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备课方面的不足,更引起了我对教学工作的深深的反思。有人说,你们教化学的,长年累月就教两本书,背也背会了,却不知“老马”也有不“识途”的时候。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
3、不仅要改变自己陈旧的教学方式,还要改变自己固有的一种思维模式,如果说这种固有的思维模式是一种经验的话,那么,我要说,经验主义有时候也会害苦人的。如何避免出现类似我这节公开课的失误呢?首先,每一节课,我们不仅要备好知识内容,还要备好实验操作,即便是一个驾轻就熟的实验,也会因为药品变质而失败,也会因为准备不充分忘拿了某个仪器或用品而惊慌失措甚至无法操作实验,还可能因为操作者的不规范操作而出现失误。我不禁想起了刻舟求剑的故事,船已经往前行走了,而剑却落在了原地不动,在船上做记号,用这种方法“求剑”,岂不是荒唐吗?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否则,我们也会变成“刻舟者”,思想僵化,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成为新课改中的落伍者。其次,作为理化生教师,我们不能只是纸上谈兵,也不能过于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而要经常性的把我们自认为烂熟于心的实验做一做,想一想,看有没有改进的地方,有没有更好的呈现方式,这样,我们的课堂实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另外,当课堂上出现突发性问题时,我们既不能草率的放弃,也不能有意回避,搪塞学生更是要不得,可以发挥教学机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症结,说不定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