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季常发鸡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常发鸡病(4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春季常发鸡病春季适宜许多病毒和细菌的生存、传播,加之农户饲养条件差,管理水平低,鸡群常处于缺氧、低温、高湿、高氨、高二氧化碳的恶劣环境之中,抗病能力降低,易患各种传染性疾病。 产蛋下降综合症 多发于产蛋高峰期或产蛋上升期的鸡群,常见于气温突降等自然条件下。鸡群产蛋量下降幅度为20左右,有的甚至超过40。其症状与呼吸道综合症相似,病因与病毒感染、饲料或饲喂不当、应激因素、药物毒副作用等因素有关。 防治措施除采用产蛋下降综合症疫苗免疫、加强综合保健外,其他与呼吸道综合症防治相似。 肉鸡腹水综合症 多见于4-5周龄的鸡,发病率一般为3-5,是冬春季肉鸡最严重的疾病。病鸡腹部膨大,头面部发紫,呼吸困难
2、,逐渐衰竭死亡。剖检病死鸡,可见腹部充满淡黄色液体,心包积液,右心扩张,肺淤血、水肿,肝及胃肠萎缩、淤血。 该病属多因疾病,其中舍内慢性缺氧、寒冷、氨气浓度过高、饲喂高能饲料、生长速度过快、营养因素(如缺乏硒、维生素C、磷)、中毒(如食盐、药物)及遗传因素等是该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防治措施:1.改善饲养环境。要注意保暖,同时要最大限度地通风。2.合理搭配饲料。饲料的能量不要太高,食盐不能过量,钙磷要平衡,适当补充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E、维生素C)及碳酸氢钠(0.2)。3.早期限饲。肉鸡在2-3周可进行适当限饲,喂给90的正常日粮。4.减少应激反应,防止中毒。尤其要防止投喂对肾脏、肝脏毒性较大的
3、磺胺类及呋喃类药物;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及其他抗生素也不能用量过大;防止饲料霉败变质。5.腹水综合症常继发大肠杆菌病或慢性呼吸道病,可选用氨苄青霉素或阿莫西林(10克/100公斤水)、环丙沙星类(5-10克/100公斤水)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肿头综合症 肿头综合症是由禽肺炎病毒引起并继发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细菌感染的一种多因素传染性疾病。肉仔鸡、肉种鸡、商品蛋鸡均可发生,以肉鸡常见。病鸡眼周围、头面部、甚至下颌及肉垂肿胀,并表现一定的摇头、斜颈等神经症状,剖检头面部皮下,可见黄色胶冻样或脓性水肿。 防治措施:1.改善饲养环境。可参照肉鸡腹水综合症中的改善措施。2.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可选用磺胺
4、间甲氧嘧啶(0.03)、环丙沙星或氨苄青霉素治疗,可适当配合抗病毒药物。3.免疫。可选用弱毒苗(1日龄喷雾)或灭活苗免疫。肉鸡温和型流感的解剖特点:1.肾脏肿大,出血;呈黑褐色。2.胰脏坏死,有白色点状坏死,条状出血。有红黄白相间的肿胀,有人称这为“流感胰”。3.胸腺下前4-3对出血,出血点或红褐色的坏死。4.气管上部C状软骨出血ND病是整个气管的C软骨。5.法氏囊轻微出血或有脓性分泌物叫“流感囊”,胸肌有爪状出血.!6.胆囊充盈,胆汁倒流,但肠道淋巴滤胞不出现隆起出血ND;但12指肠下段有淋巴滤胞条状隆起,并有点状出血。7.肠黏膜上有散在的象小米或绿豆大的出血斑叫“流感斑”,有渗血的感觉。8
5、.脾脏轻微肿大,有大理石样变化。肉鸡肠毒综合征综合防治:肉鸡复合型肠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疾病,我们应该按照多病因的治疗原则(抗球虫、抗菌、调节肠道内环境、补充部分电解质和部分维生素)复配的药物来加以治疗,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如:用硫酸粘杆菌素畜禽保健伴侣拌料,使用两天,粪便变稠,颜色变深;使用三天,饲料消化良好,采食量明显增加,增重加快;再用两天基本痊愈。 预防球虫病的发生是有效预防该病的首要前提,所以在肉鸡生产中应特别注重预防球虫病的发生。鸡坏死性肠炎(NE) 是由A型或C型魏氏梭菌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非接触性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危害25周龄的雏鸡,以小肠黏膜坏死为特征,是一种散发病。近年,
6、本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该传染病已经成为危害养鸡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给养鸡产生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已经成为危害该地区较严重的传染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旦发病,及早采取治疗措施。本病应与布氏艾美尔球虫病、溃疡性肠炎进行鉴别。发生球虫病时,以肠黏膜严重出血为特征,排血便,盲肠黏膜直接涂片镜检可发现球虫卵。坏死性肠炎与球虫病混合感染时,盲肠黏膜直接涂片镜检既可发现球虫卵又可发现魏氏梭菌。发生溃疡性肠炎是由鹑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特征性病变为小肠后段和盲肠的多发性坏死和溃疡,以及肝脏坏死,而坏死性肠炎的病变则局限于空肠和回肠,肝脏和盲肠很少发生病变。初产蛋鸡的非病原性腹泻 初产蛋鸡的
7、代谢旺盛,生理变化大,饲料稍作变更就很容易刺激其肠道,引起腹泻。若在初产蛋鸡拉稀期间用抗病毒药加抗生素治疗暂时有效或无效,停药后复发,当蛋鸡的产蛋率上升至7580时,拉稀症状自行减少,这种情况一般可判断为非病原性腹泻。 病因分析:很多饲养户从蛋鸡育成后期(16周龄以后)开始使用自配料,为降低成本,他们往往在饲料中添加大量的米糠、麸皮,使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过高,粗纤维的含量越高,蛋鸡持续拉稀的时间就越长。这是引起初产蛋鸡非病源性拉稀的主要原因。其次,初产蛋鸡饲料中含有的大量的石粉或贝壳粉能促使其肠道蠕动加快,导致非病原性腹泻。第三,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过高或豆粕熟化不够,也可刺激肠道,引起初产蛋鸡非
8、病原性腹泻。 防治措施:降低初产蛋鸡育成后期的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不添加米糠,将麸皮的添加量控制在10以内。对初产蛋鸡进行换料时要进行过渡饲喂,一般在3天内换完,以防饲料中含量较高的石粉和粗蛋白对其肠道造成刺激。 治疗方案:适当控制饮水,在饮水中添加消化道抗菌剂新痢灵,每只蛋鸡饲喂12片鞣酸蛋白,早、晚各1次,中午添加电解多维饮水,连饮3天。停药12 天后再添加益菌多,每1000只鸡用50100克,连用35天。在治疗过程中可配合使用中草药方剂,组方为:苍术份,厚朴、白术、干姜、肉桂、柴胡、白芍、龙胆草、黄芩各1份,活性炭0.5份,煎水服用,药渣拌料,每只鸡用24毫升(每毫升药液含生药1克),连
9、用35天(与新痢灵合用疗效更佳)。同时,加强病鸡的饲养管理和日常消毒工作,防止继发感染其他传染病。肉鸡白冠病的诊治 鸡白冠病又称鸡住白细胞虫病,是由住血孢子虫类的原虫在鸡体内寄生而引起的。寄生于鸡体内的主要是卡氏住白细胞原虫,是由库蠓和蚋传播的,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雏鸡易感性最高。一、发病过程2000年7月25日,某养鸡户带病鸡到我中心就诊,该养鸡户共饲养AA肉鸡2500只,29日龄。5天前,发现有部分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松乱,冠和肉髯苍白,腹泻,排出青绿色稀粪,发病率约在15左右。该养鸡户自己在家里剖两只死鸡,发现胸肌和腿肌出血,便怀疑是法氏囊炎,而后用法氏囊血清注射,病情未见好
10、转,已死亡160只左右。二、症状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流粘性口液。个别鸡口流暗红色血水,呼吸困难,两腿轻瘫,粪便呈绿色,贫血,冠和肉髯苍白。三、病理变化病鸡在解剖时,血液稀薄,不易凝固,肌肉色泽苍白,可见胸腿肌肉、胰脏、肠管外表面,心、肝、脾脏表面及腹部皮下脂肪表面有许多粟粒大小的出血小结节,肝脏及脾脏肿大、出血,表面有灰白色小坏死点,并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有的病死鸡的腹腔内有血凝块,肺明显郁血,气管内有血样粘液,肾脏肿大出血,心肌有出血点和灰白色小结节。四、诊断取病鸡血液做成涂片,用姬姆萨染色液染色,高倍镜检,发现红、白细胞内有裂殖体及大小不等的圆形配子体,还发现游离在血浆中的紫红色圆点状
11、的裂殖子。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镜检等,诊断为AA肉鸡白冠病。五、治疗125的水溶性泰灭净,每袋50克,配水125公斤,连饮8天。2痢特灵:饲料中添加004,连喂7天。3饮水中添加维他利,每袋100克,配饮水100公斤,连饮5天。4鸡舍内用25的溴氢菊脂以3000倍水稀释喷雾消毒,以杀灭库蠓、蚋等昆虫,连续一周。经采取上述措施,于就诊后的第3天开始症状减轻,食欲渐好转,一周后死亡停止,鸡群转归正常,逐渐恢复健康。本次疾病累计死亡212只,死亡率达9左右,损失较大。肉仔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一.发病情况:11月,在商河龙桑镇一养殖户所养的2000羽肉仔鸡在育雏期间的第三天开始发病,表现拉稀便、精神
12、沉郁、羽毛蓬松、翅下垂,少数鸡张口呼吸等临床症状。投一些药物,但效果不佳,且死亡开始增加,至第6天时,已达到每天死亡1020只,且采食开始下降,大群精神更加沉郁。 二.临床症状:雏鸡精神不振,闭眼嗜睡,个别鸡煽动翅膀,尖叫不安,有的鸡张口呼吸,排稀便或水样便,呈灰白色、黄色,多数腿干燥、脱水。 三.剖检变化:雏鸡卵黄囊壁水肿,卵黄吸收不良;肝脏肿大,肝表面被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肠粘膜弥漫性充血、出血;心脏被一层纤维性渗出物覆盖;气囊浑浊,并与肠壁粘连、肺脏出血,腺胃壁呈绿色;个别鸡有腹水。 四.诊断: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诊断为大肠杆菌病。 五.治疗: 1、根据用药史及发病程度,使
13、用富络欣可溶性粉,第一天2袋,以后每天各1袋,连用4天。2、在饲料中3倍量投服VC保健粉。同时饮用齐鲁电解多维。 六.治疗效果观察:用药后两天,鸡精神明显好转,采食量、饮水量开始回升,死亡率也减少到每天35只,用药后四天基本控制了死亡,大群基本恢复正常。 七.分析与建议: 1、由于大肠杆菌病是肠道内正常菌,广泛存在于饲料、垫料、禽舍内的灰尘中,当条件适宜,特别是由于雏鸡抵抗力弱,温度的变化等因素,这样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便表现出来。 2、由于初生雏鸡肠道内正常菌群建立较晚,加之经常在育雏期间,使用大量抗生素,这样便造成了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紊乱,使肠道菌群不平衡,造成拉稀。 3、由于种蛋在孵化过程中,
14、感染了大肠杆菌,孵化出的雏鸡缺乏活力,卵黄吸收不良,腹部膨胀,在23日龄时死亡增多,所以在育雏期间一定要搞好环境卫生,保持良好通风,减少应激,尽量少用抗生素,特别是对机体刺激性较大的药肉鸡不同生长阶段的防病重点 在肉鸡生长前期、中期和后期,各有不同的易发病,养殖期间要分阶段抓住重点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饲养前期肉鸡110日龄,主要控制沙门氏菌病和大肠杆菌病。要求从正规的、条件好的孵化场进雏。改善育雏条件,采用暖风炉取暖,减少粉尘污染,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避免温度忽高忽低,以防雏鸡感冒,用药预防要及时,选药要恰当。同时,喂一些扶壮的营养添加剂,如葡萄糖、电解多维、育雏宝等,以提高雏鸡抗病力,一般
15、用药35天即可大大降低死亡率。饲养中期肉鸡2040日龄,主要控制球虫病、支原体病和大肠杆菌病,同时密切注意法氏囊病。改善鸡舍条件,加大通风量(以保证温度为前提),控制温度,保持垫料干燥,经常对环境、鸡群消毒。免疫、分群时,应事先喂一些抗应激、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并尽量安排在夜间进行,以减少应激。预防球虫病,应选择几种作用方式不同的药物交替使用。有条件的采取网上平养,使鸡与粪便分离,减少感染机会。防治大肠杆菌病,要选择敏感度高的药物,剂量要准,疗程要足。避免试探性用药,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期。使用新城疫、支气管炎活苗对鸡呼吸道影响较大,免疫后应马上用一次防支原体病的药物。法氏囊活苗对肠道有影响,易诱发大肠杆菌病,免疫后要用一次修复肠道的药物。如果有法氏囊病发生,应及时用药物治疗,早期可肌肉注射高免卵黄抗体。一定要控制住,否则后期非典型新城疫发生的几率很大。饲养后期肉鸡45日龄至出栏,主要控制大肠杆菌病、非典型新城疫及其混合感染。改善鸡舍环境,加强通风。勤消毒,交替使用23种消毒药,但免疫前后2天不能进行环境消毒。做好前中期的新城疫免疫工作,程序合理,方法得当,免疫确实。此时预防用药,要联合使用抗菌素和抗病毒药,并注意停药期。适当增喂益生素,调整消化道环境,恢复菌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420362.html
文档标签:春季 常发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