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瘤的影像诊断课件讲解.ppt
上传者:qinqinzhang
2022-06-26 16:07:53上传
PPT文件
28.45 MB
(优选)动脉瘤的影像诊断课件
第一页,共四十三页。
颅内动脉瘤 (intracranial aneurysm)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管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张。
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原因,在我国50%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动脉瘤破裂引起的。
多见于Willis环的动脉分叉部。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者约占90%,椎-基底动脉系统约10%。在我国最常见的是颈内-后交通动脉瘤,其次是前交通动脉瘤和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
第二页,共四十三页。
Most common sites of cerebral aneurysms
Jan van Gijn, Richard S Kerr, and Gabriel JE Rinkel (2007).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The Lancet. Volume 369, Issue 9558, 27 January 2007-2 February 2007, Pages 306-318.
第三页,共四十三页。
按动脉瘤形态分为:粟粒状动脉瘤、囊状动脉瘤、假性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以囊状动脉瘤最为常见;
据其大小分为小(小于5mm)、中(5-15mm)、大(16-25mm)动脉瘤,直径大于25mm者为巨型动脉瘤。
据血栓形成情况分为:无血栓形成动脉瘤、部分血栓形成的动脉瘤和完全血栓闭塞性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分类
第四页,共四十三页。
影像表现
DSA:动脉瘤起源于动脉壁一侧,突出呈囊状,形状多为圆形、卵圆形,亦可呈葫芦状或不规则形。
大脑后交通动脉瘤
第五页,共四十三页。
v【影像表现】:DSA示左颈内动脉虹吸段一宽颈动脉瘤(↑),瘤腔光滑,其内未见充盈缺损。
v【影像诊断】:左颈内动脉虹吸段动脉瘤(DSA)。
DSA表现
第六页,共四十三页。
右侧后交通动脉瘤:类圆形高密度影(↑)
增强后由对比剂充填呈均匀高密度(↑)
CT表现
⒈无血栓动脉瘤
平扫为圆形稍高密度影,边缘清楚,增强有均匀强化,CTA可显示动脉瘤与其载瘤动脉的关系。
第七页,共四十三页。
*平扫于鞍上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影,呈稍高密度,占位效应不明显。
*增强扫描肿物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与颅内血管相似。
*曲面重建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呈瘤样扩张。
*三维重建更好的显示肿瘤的位置。
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巨大动脉瘤
第八页,共四十三页。
⒉部分血栓动脉瘤
CT平扫瘤腔呈稍高密度,其外侧为新月形、环形或不规则形的血栓,最外层为增厚的略高密度的瘤壁,可有斑点或曲线状钙化;增强扫描瘤腔和瘤壁明显强化,血栓不强化。
⒊完全血栓动脉瘤
CT平扫见增厚的动脉瘤壁呈环形稍高密度,常有钙化;瘤腔内密度不均匀,新鲜的血栓呈高密度;增强扫描动脉瘤壁呈环形强化,血栓不强化。
CT表现
第九页,共四十三页。
【影像表现】:CT平扫(A)示左侧侧裂区一类圆形不均匀略高密度影,边界清楚,呈“蛋壳样”钙化;增强及延迟扫描(B~D)明显均匀强化,周边血栓部分未见强化,呈“靶”形征(↑)。
【影像诊断】:左侧侧裂区动脉瘤。
部分血栓动脉瘤
第十页,共四十三页。
第一页,共四十三页。
颅内动脉瘤 (intracranial aneurysm)
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管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张。
动脉瘤破裂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原因,在我国50%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动脉瘤破裂引起的。
多见于Willis环的动脉分叉部。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者约占90%,椎-基底动脉系统约10%。在我国最常见的是颈内-后交通动脉瘤,其次是前交通动脉瘤和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
第二页,共四十三页。
Most common sites of cerebral aneurysms
Jan van Gijn, Richard S Kerr, and Gabriel JE Rinkel (2007).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The Lancet. Volume 369, Issue 9558, 27 January 2007-2 February 2007, Pages 306-318.
第三页,共四十三页。
按动脉瘤形态分为:粟粒状动脉瘤、囊状动脉瘤、假性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以囊状动脉瘤最为常见;
据其大小分为小(小于5mm)、中(5-15mm)、大(16-25mm)动脉瘤,直径大于25mm者为巨型动脉瘤。
据血栓形成情况分为:无血栓形成动脉瘤、部分血栓形成的动脉瘤和完全血栓闭塞性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分类
第四页,共四十三页。
影像表现
DSA:动脉瘤起源于动脉壁一侧,突出呈囊状,形状多为圆形、卵圆形,亦可呈葫芦状或不规则形。
大脑后交通动脉瘤
第五页,共四十三页。
v【影像表现】:DSA示左颈内动脉虹吸段一宽颈动脉瘤(↑),瘤腔光滑,其内未见充盈缺损。
v【影像诊断】:左颈内动脉虹吸段动脉瘤(DSA)。
DSA表现
第六页,共四十三页。
右侧后交通动脉瘤:类圆形高密度影(↑)
增强后由对比剂充填呈均匀高密度(↑)
CT表现
⒈无血栓动脉瘤
平扫为圆形稍高密度影,边缘清楚,增强有均匀强化,CTA可显示动脉瘤与其载瘤动脉的关系。
第七页,共四十三页。
*平扫于鞍上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影,呈稍高密度,占位效应不明显。
*增强扫描肿物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与颅内血管相似。
*曲面重建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呈瘤样扩张。
*三维重建更好的显示肿瘤的位置。
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巨大动脉瘤
第八页,共四十三页。
⒉部分血栓动脉瘤
CT平扫瘤腔呈稍高密度,其外侧为新月形、环形或不规则形的血栓,最外层为增厚的略高密度的瘤壁,可有斑点或曲线状钙化;增强扫描瘤腔和瘤壁明显强化,血栓不强化。
⒊完全血栓动脉瘤
CT平扫见增厚的动脉瘤壁呈环形稍高密度,常有钙化;瘤腔内密度不均匀,新鲜的血栓呈高密度;增强扫描动脉瘤壁呈环形强化,血栓不强化。
CT表现
第九页,共四十三页。
【影像表现】:CT平扫(A)示左侧侧裂区一类圆形不均匀略高密度影,边界清楚,呈“蛋壳样”钙化;增强及延迟扫描(B~D)明显均匀强化,周边血栓部分未见强化,呈“靶”形征(↑)。
【影像诊断】:左侧侧裂区动脉瘤。
部分血栓动脉瘤
第十页,共四十三页。
动脉瘤的影像诊断课件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