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21《文言文两则》教案课堂练习案.docx
上传者:buxiangzhid56
2022-06-13 07:03:03上传
DOCX文件
35 KB
课题:第七单元 艺术之旅
第 21 课 文言文二则
第一课时【建议十分钟完成】
一、选出正确读音(画√)。
少(shǎo shào)选 汤汤(tāng shāng)乎若流水
处(chǔ chù)士 好(hǎo hào)书画 所宝以百数(shǔ shù)
曝(pào pù)书画 斗(dòu dǒu)牛
二、解释词语。
志: 巍巍:
少选: 汤汤:
处士: 拊掌:
谬: 然之:
三、按原文填空。
1.伯牙鼓琴, 。方鼓琴而 ,锺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 。” 少选之间而 ,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
绝弦,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蜀中有杜处士, ,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
所爱, , 。
- 1 -
课题:第七单元 艺术之旅
第 21 课 文言文二则
第二课时【建议十分钟完成】
一、下列句子中,在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 )。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二、锺子期为什么“终身不复鼓琴”?( )
A.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C.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人了。
D.因为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伯牙鼓琴》的主要人物是 和 。 相传他们是
时期的人。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 ”,
用“ ”比喻 。
2.《书戴嵩画牛》一文的作者是 代 。文中的戴嵩是 代
著名的 。文中的《牛》指《 》。
- 2 -
第 21 课 文言文二则
第一课时【建议十分钟完成】
一、选出正确读音(画√)。
少(shǎo shào)选 汤汤(tāng shāng)乎若流水
处(chǔ chù)士 好(hǎo hào)书画 所宝以百数(shǔ shù)
曝(pào pù)书画 斗(dòu dǒu)牛
二、解释词语。
志: 巍巍:
少选: 汤汤:
处士: 拊掌:
谬: 然之:
三、按原文填空。
1.伯牙鼓琴, 。方鼓琴而 ,锺子期
曰:“善哉乎鼓琴, 。” 少选之间而 ,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
绝弦,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蜀中有杜处士, ,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
所爱, , 。
- 1 -
课题:第七单元 艺术之旅
第 21 课 文言文二则
第二课时【建议十分钟完成】
一、下列句子中,在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 )( )。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尤所爱。
C.(牧童)拊掌大笑。 D.(杜处士)不可改也。
二、锺子期为什么“终身不复鼓琴”?( )
A.因为他已经把琴摔了,无琴可弹。
B.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
C.因为他觉得世界上已经没有配得上听他的琴的人了。
D.因为他太悲伤了,每次弹琴都控制不住自己。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伯牙鼓琴》的主要人物是 和 。 相传他们是
时期的人。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 ”,
用“ ”比喻 。
2.《书戴嵩画牛》一文的作者是 代 。文中的戴嵩是 代
著名的 。文中的《牛》指《 》。
- 2 -
六年级上册21《文言文两则》教案课堂练习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