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独一代”初为父母感艰难 只生不养成标签.docx

上传者:hhhhh 2022-06-13 20:56:00上传 DOCX文件 10 KB
1 / 6
“独一代〞初为父母感艰难 只生不养成标签
  搜索“独二代〞、“父母〞这两个词 ,会出现什么样的页面?“七成父母只生不养〞、“‘独二代’健康状况引人关注〞、“‘独二代’更易感到孤独〞……伴随成长 ,一路非难不断 ,这对有相当承受能力的“独一代〞而言 ,并非不可逾越的干扰。但是 ,初为父母 ,他们却感受到了不易——
只生不养——被标签
在常人眼中 ,“独一代〞尽管已经生了孩子 ,但他们自小****惯了被别人照顾 ,尚未学会怎样照顾别人 ,根本上不会抚养孩子——“只生不养〞成为他们的又一个标签。
“‘只生不养’之辞严格地说根本就不成立。隔代教养难道不正是“独二代〞父母选择的一种教养方式吗?怎么就成了‘不养’了?假设不能贴身带着养就叫‘不养’的话 ,我想‘不养’父母的比例会更高。所谓‘不养’并非他们不愿、不肯、实在是不能!〞?轻松教好独二代?作者顾建梅表示 ,“独一代〞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房奴〞、“车奴〞、“卡奴〞的他们背负着生活、工作的重压。种种压力之下 ,祖辈的援手无疑雪中送炭 ,使他们极易做出让祖辈分流压力的决定。于是 ,隔代教养在一片质疑声中依旧保持上升的比例。另外 ,孙辈数量减少 ,双方老人纷纷将照顾这唯一的“希望〞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她看来 ,隔代教育确有诸多弊端 ,可是如果人们明知有这些弊端却仍然选择这种方式就一定有他非如此不可的理由 ,而并不像批判者以为的 ,是父母自私没有责任感。“‘独一代’的身份标签并非来自于他们真的做了什么 ,而来自于人们对他们行为的片面诠释和由此阐发的联想。〞
3 / 6
拼养 ,却是这代父母中独有的形式——有孩子的家庭组成一个临时家庭玩伴小组 ,每一对父母轮流周末照看本小组中几个家庭的两三个孩子。这样 ,孩子们有了玩伴 ,家长们也可以放手去过自己想过的周末……
“对于儿童 ,尤其是学龄前幼儿 ,同龄群体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拼养对他们而言是如鱼得水。〞顾建梅告诉记者 ,根据相似性原那么 ,人们自然倾向于同有共同属性的同龄人交往。学前儿童就有与小伙伴一起游戏的欲望 ,因为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和游戏规那么 ,而他们的特定交往需求是***所无法全部予以满足的。
不过 ,拼养外表上拼的是孩子 ,实际上拷问的却是家长的素质。
顾建梅建议 ,在选择之前 ,可以先问问自己:
你能“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吗?
你能客观、冷静、平等、包容地对待其他轮值家长吗?
你能不偏不倚地评价拼养孩子之间发生的冲突吗?
“如果你做不到 ,你可以不选择拼养。这并非是拼养有哪儿对不住您 ,而是你的个体体质对拼养过敏 ,不适宜这一形式。〞
过度早教——被焦虑
思维训练馆、音乐培训中心、儿童生活馆……各种各样的幼儿早教机构层出不穷 ,孩子被家长拉着走秀般地穿梭其间。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表示 ,“独二代〞家庭教育的一个误区就是重智轻德无视良好****惯培养。
在一次世界心理学大会上 ,专家设计了一个关于儿童自制力的实验:孩子们面前有两盘巧克力 ,一盘多一盘少 ,只要能多忍耐15分钟 ,就可以吃到多的那盘 ,反之那么只能得到少的那盘。在参加该实验的上百名3岁至4岁的中国儿童中 ,超过80%的儿童只忍耐了几分钟就按铃呼唤试验人员要求得到巧克力 ,而66%的澳大利亚孩子都得到了多的那盘。
4 /

“独一代”初为父母感艰难 只生不养成标签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0182246.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