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PPT】第三章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pptx
上传者:yanxiaosa0
2022-06-28 10:44:11上传
PPTX文件
297 KB
第三章 心理社会因紊与健康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概念
1、健康的概念
英文用三个词标志疾病:
■ Disease——躯体有器质性病变或功能不正常。
生物学角度。甫臂执-cm
■ Illness--病人有主观不适感觉如头痛、焦虑.心
理学角度即病感
■ Sickness——病人生病了,不能履行社会职责,失
去健康人应有的行为社会学角度即病患 _
所以,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
健康的定义:
■ (1946年)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或 异常,而且要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各方 面都保持完好状态或最佳状态
■ (1989年)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或
异常,而且要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功能 和道德方面新 态或最佳状态
■健康与疾病不 的概念
警 &
一二_____三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所谓心 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 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 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过分突岀个人体验)
■ English (1958)指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 续的心理状态,当事人在那种情况下,能有 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生命活力,并能充分 发挥其身心潜能。(这是一种积极、丰富的 心理健康的表现)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以积极有效 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 良好地适应社会和自然环境。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
■情绪良好
■人际关系和谐
■社会适应良好
■人格健康完整
二、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
■目前把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心理、社会、 和文化诸多因素均归于心理社会因素的范畴
■(-)心理因素
■所谓心理因素是指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过程 的认知、情绪、人格特征、价值观念以及行 为方式等
■认知、情绪、人格特征与生物遗传有较密切 的关系,为内在心理品质;生活方式、应対 方式与后天获得性有关,为外在心理品质
・1、认知能力:心理社会因素能否影响健康或 导致疾病,取决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和 评价
■ 2、情绪因素:人的心理是通过人的情绪变化 而影响机体功能的。
■3、人格特征: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独特的人格 特征来体验各种致病因素,并建立对刺激的 反应形式。;vw docin com
■ 4、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人类心身健 康的重要保证。
(二)社会因素
1、环境因素
2、生活事件(个人生活中的遭遇和变故)
■霍尔姆斯 “社会重新适应评定量表”
■ Leu小于150,来年健康平安;
■ Leu在150至300之间者,次年患病可能性为
■ 50%; www Hnrin rem
■若Leu大于300者,次年患病的可能性高达70%
3、 社会文化因素: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不 同的观念;语言环境的改变;异地的风俗****惯、生活****惯;不同的宗教信仰
4、 社会支持:情感支持;能力支持;网络支
■持 . .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概念
1、健康的概念
英文用三个词标志疾病:
■ Disease——躯体有器质性病变或功能不正常。
生物学角度。甫臂执-cm
■ Illness--病人有主观不适感觉如头痛、焦虑.心
理学角度即病感
■ Sickness——病人生病了,不能履行社会职责,失
去健康人应有的行为社会学角度即病患 _
所以,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
健康的定义:
■ (1946年)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或 异常,而且要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各方 面都保持完好状态或最佳状态
■ (1989年)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疾病或
异常,而且要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功能 和道德方面新 态或最佳状态
■健康与疾病不 的概念
警 &
一二_____三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所谓心 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在与 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 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过分突岀个人体验)
■ English (1958)指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 续的心理状态,当事人在那种情况下,能有 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生命活力,并能充分 发挥其身心潜能。(这是一种积极、丰富的 心理健康的表现)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以积极有效 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 良好地适应社会和自然环境。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
■情绪良好
■人际关系和谐
■社会适应良好
■人格健康完整
二、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
■目前把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心理、社会、 和文化诸多因素均归于心理社会因素的范畴
■(-)心理因素
■所谓心理因素是指影响人类健康和疾病过程 的认知、情绪、人格特征、价值观念以及行 为方式等
■认知、情绪、人格特征与生物遗传有较密切 的关系,为内在心理品质;生活方式、应対 方式与后天获得性有关,为外在心理品质
・1、认知能力:心理社会因素能否影响健康或 导致疾病,取决于个体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和 评价
■ 2、情绪因素:人的心理是通过人的情绪变化 而影响机体功能的。
■3、人格特征: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独特的人格 特征来体验各种致病因素,并建立对刺激的 反应形式。;vw docin com
■ 4、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方式是人类心身健 康的重要保证。
(二)社会因素
1、环境因素
2、生活事件(个人生活中的遭遇和变故)
■霍尔姆斯 “社会重新适应评定量表”
■ Leu小于150,来年健康平安;
■ Leu在150至300之间者,次年患病可能性为
■ 50%; www Hnrin rem
■若Leu大于300者,次年患病的可能性高达70%
3、 社会文化因素: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不 同的观念;语言环境的改变;异地的风俗****惯、生活****惯;不同的宗教信仰
4、 社会支持:情感支持;能力支持;网络支
■持 . .
【精品PPT】第三章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