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doc

上传者:赖大文档 2022-07-16 08:59:12上传 DOC文件 15 KB
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
【摘要】目的 研究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为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降低死亡率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本院心内科治疗的60例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将相关的信息及数据进行统计比对,总结病因并积极探讨防治策略。结果 通过分析得出心内科疾病会因为多种因素出现心源性猝死,老年患者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的几率较大,其中受原发病的影响最为关键,比如冠心病,还有风湿性心脏病等;而临床因素和患者的自身行为密切相关,比如患者的情绪不稳定、运动过于剧烈、患者嗜烟或者嗜酒等;从发病的时间方面分析,有65.00%(39例)的患者是在入院后的第二周或者第三周猝死,有43.33%(26例)的患者是在夜间零点以后发病;所有患者从发病到猝死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结论 心内科老年患者易受冠心病等原发病的影响发生心源性猝死,在治疗时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自身特点进行风险评估,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科学的护理,同时加强对患者情绪的疏导以及健康教育等,以合理控制诱发原因,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降低猝死的发生率。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患者;心源性猝死
【中图分类号】R541.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01
心源性猝死的发病比较迅速难以控制,因此致死率较高。一般情况下,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是突然性的,没有明显的预兆,猝死会使患者的心脏出现心跳过快或者导致心室颤动等失常情况,心肌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在短时间内危急患者生命[1]。心内科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有较强的风险,尤其是老年患者的体质较弱,发生风险的几率更大,在心源性猝死的人群中占据非常大的比例。由于发病无法预料,因此预防措施往往不全面,临床对此病的检测还欠缺精准的预测,导致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还容易引发患者家属和医院之间的纠纷。想要改善这种状态,就需要了解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完善治療过程中的监护内容,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是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心内科治疗疾病且发生心源性猝死的60例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最大的为88岁,平均(73.16±4.27)岁,男29例,女31例。患者在住院之前均进行了全面检查确诊为心内科疾病,比如CT或者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与症状相符。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合理的药品干预,并对其体征进行密切监护,给予科学的护理。
1.2 方法
对患者的档案资料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基本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惯、情绪等,病情资料包括各项检查的结果、药物的使用情况、发病时间、死亡时间、尸检报告等[2]。将相关信息进行量化,录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原发病的影响
所有患者均为60岁以上老年人且均有心脏类疾病,占比最高的是冠心病患者,比例为28.33%(17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比例稍低为16.67%(1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占比为15.00%(9例);扩张型心脏病患者的占比为13.33%(8例),肥厚性心脏病患者的占比为8.33%(5例);而心内膜炎或者心肌炎等其他心脏类疾病的占

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5227015.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