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职位说明书引起的出走事件

《一份职位说明书引起的出走事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份职位说明书引起的出走事件(5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一份职位说明书引起的出走事件 当今社会,企业发展越迅猛,或者说企业求发展的野心越大,对人才的需求越强烈,这种求贤若渴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这种状态也同样造成了企业招人用人的偏颇和失误,很多时候在新增人员到岗后,企业会发现入职者不胜任此职位,或者此职位的工作内容和预期存在很大不同,给入职者造成了较大落差,从而造成了企业开人或员工主动离职的情况,究其原因,一定是在招聘环节出了问题。总结并概括目前的大多数情况,无外乎企业和人选双方对对方预期和现实的想法存在很大差异。 案例: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R小姐虽没有做到HRM级别,但其所任职的是一家知名的大型上市公司,公司对HR工作极为重视,使得R小姐在此公司任
2、职的三年中积累了较丰富的HR经验,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经验,深得领导好评。不久前,因经济环境影响公司大面积裁员,R小姐不幸身列其中,于是开始寻求职业生涯第二次发展之机会。很快,一位朋友推荐一个小公司给她,声称此公司在寻找人力资源经理,并把JD发送给她,JD中明确列出了四条HRM通用的任职资格和工作描述,另外加注有一定的行政经验者优秀。由此R小姐得出,此职位相当于人力行政经理,重点在人力资源各个模块的运用,和自己之前经历相符,同时其本人也期望得到一个全面掌控HR工作的机会,由此看来,此机会很适合自己的发展。不出所料,面谈进展很顺利,薪水5K,虽低于之前的5.5K,但R小姐并不介意,一周后正式
3、入职。在入职10天后,R小姐却主动提出离职,义无反顾的离开了这家公司。短短十天,是什么让R小姐的态度瞬时转变呢?经友人了解,R小姐很胜任此工作,并在一周内将全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搭建起来,马上就要实施,此时却得到了减薪的通知,令她十分费解,找到投资方大老板沟通。这次沟通直接导致她对工作及公司失去了信任。原来,大老板不但对其所做工作不认可,同时明确表示自己所需要的只是一个行政人员,相应的薪水并不能给到之前谈好的5K,需要减薪至3k左右,当时,R小姐很愤怒。用R小姐的话说,行政的工作和人力资源的工作在老板眼里原来是一回事,这是对她的工作专业度的一种侮辱,这种看低HR工作的老板和公司,是不值得一起共事
4、的。同时,R小姐对公司出尔反尔的态度很费解,“说实话,如果刚开始谈3K,我也不会完全拒绝,毕竟工作内容对我以后的发展有很大帮助,也是一种挑战,现在突然要求减薪,我不能接受。”抛开薪水不谈,作为HR从业者相信会很理解R小姐的遭遇,这种理解可能更多的是在同行之中,换言之,如果这种遭遇放在其他岗位从业者身上,我们是否也会报以同样的心情和态度呢?毕竟,这种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因为老板,还有负责招聘的HR,都或多或少存在某些招聘和用人上的分歧或失误。当然,R小姐的遭遇同样不可避免有HR的责任,我们可以说HR不专业,但不专业可以慢慢变得专业,这是小问题,关键是HR需要完全去明白老板脑子里对这个职位怎么看,怎
5、么想,我认为这并不完全属于专业范畴的问题,这是几乎所有公司HR每天都要应对的重要问题。追根溯源,R小姐的遭遇,从企业方招聘角度讲,是职位说明书设计的失败。但是隐藏在一行行任职资格和职位描述背后的诸多因素,才是导致招聘失败的关键因素。职位说明书,相信专业的HR是可以写的很漂亮,但这种漂亮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和“不实际”概念偷换。这种不实际在真正工作中会有很多表现,如:“公司的财务人员同样肩负着行政的职责”、“以绩效和培训见长的HR在80%的时间里忙于处理员工关系问题”、“拥有丰富的医药领域客户资源的销售总监长时间的带领团队维护FMCG客户”归纳一下,招聘的失败往往体现在企业对人选的不满意,或者人选对
6、职位设置的不理解,要么大材小用,要么小材大用,要么边用边看。对于出现过这种问题的企业及HR,试问一下:1、对于老板的想法你是否真正领悟2、对于职位对公司的重要性你是否真正理解老板的意图不清楚,怎么能去写职位说明;公司需要这个职位解决什么问题你不清楚,怎么能去写职位说明?如果你想很轻松的完成职位说明的设计,那么以上两点必须要搞清楚,同时,切忌从网站上或者大纲里随便摘抄或组合一些条条框框组成一个JD,这是最平常又是最忌讳的做法。如何省时省力做出一个有效地职位说明呢?在回答并实践这个工作前,切记抛弃一些传统的思维方法和习惯。1、抛开“超人”理念做HR的都明白“人职匹配”,这和“超人”是两个相反的论调
7、,老板总在想,要是这个人能帮我解决ABCDE这些问题那就轻省了,这种想法固然可以理解,但HR千万不要跟着老板的想法走,找一个真正能解决企业某个问题的牛人就足够了,老板和你的考虑角度不同,但是殊途同归最优效的配置人力资源,只不过,HR相对于老板,不能过于理想化,世界上本不存在“超人”,念叨的人多了,一样不存在。2、抛开“优秀”,回归“适合”世界上优秀的人很多,但是你的公司人员有限,夸张的说,如果为了一个优秀的人而倾家荡产,血本无归,最后只能让自己债上加债,人是有底线的,企业同样有。相信有不少HR都有这样的经历,招进来一个优秀的人,落实到工作上却只是用了他的一小部分优秀,有时效果适得其反。小庙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