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财政收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财政收入(16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第四章 财政收入 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定义及其分类 第二节 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 第三节 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定义及其分类一、财政收入的定义: 财政收入,即政府部门的公共收入,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用于保证政府行使公共职能、实施公共政策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需求。 从动态角度看,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筹集资金,取得收入的过程;从静态角度看,财政收入又代表一定量的货币资金,一般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内)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财政收入是一个经济范畴,它不仅可以充当财政收支的源泉,同时也是贯彻政府各项经济政策的手段和工具。此外,财政收入也是一个历史范畴,财政收入的形式、规模和
2、结构都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二、财政收入的分类: 从什么角度对财政收入进行研究,取决于财政收入的分类方式,而如何对财政收入进行分类又取决于各国财政收入形成的不同特点。(一)税收收入: 税收,是指政府凭借政治权力,依据相关法律和预定的标准,向处于本国税收管理范围之内的居民和企业组织强制无偿征收的财政收入。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点。 税收是现代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形式,目前在我国税收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90%以上。 税收之所以成为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是由公共产品的属性和税收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首先,公共物品的特点决定了其只能由政府部门提供,而政府部门自身不能创造财富,政府只能凭借政治权
3、力,将强制无偿的的税收筹资方式作为首选。 其次,税收的固定性又可以保证政府获得连续稳定和充足的财政收入。 最后,税收还可以作为财政调控经济的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实现社会的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收入分配更加公平。(二)国有资产收益: 所谓国有资产,即国家投资形成和拥有的财产,是国家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行使公共财产权所形成的资产。 1、经营性国有资产。 2、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3、资源性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收益:就是指国家凭借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所获得的经营利润、股息(红利)租金和资产使用费等收入。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家与国有企业(包括国有股份的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除了依法征税之外,
4、还有资产收益分配关系,即国家以资产的所有者的身份通过企业缴纳利润和国家股分红等形式等取得一定的收益。 我国国有资产收益方式的历史演变过程。(了解)(三)公债收入: 1、含义:是指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信用的原则从国内外取得的各种借款收入,也称为公债或国债。 2、特征:公债具有自愿性和有偿性的特征。(四)公费收入: 1、含义:是指公共部门中的其实也单位通过提供服务或劳务,以有偿交换来取得的收入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交费者通过履行交费义务,来获取政府赋予的权利,并享受相应的服务或利益。 2、分类:(1)规费:通常包括行政费,如护照费、商标登记费等和司法规费。(2)使用费:是政府提供的特定公共设施或公
5、共服务对使用者按照一定标准收取的费用。如:自来水费、电力费、公路使用费、公立学校的学费等均属于使用 费。 (五)其他收入:是指上述主要收入以外的一些零星的杂项收入。包括的项目政策性强,所占比重不大。主要有罚没收入、专项收入、捐赠收入等。 1、罚没收入:只工商、税务、海关、公安、司法等国家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按规定依法处理的罚款和罚没品收入。以及各部门、各单位依法处理追回的赃款和赃物变价收入等。2、专项收入:属于转款专用项目,同财政支出的的“专项支出”相对,其目的是为了调动各级财政和有关部门组织专项收入的积极性,保证专项事业的发展。如:征收排污费、教育费附加收入等。3、捐赠收入:包括国际组织捐赠、
6、外国政府捐赠以及企业个人的捐赠等。第二节 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一、财政收入规模及其衡量指标:(一)财政收入规模的含义及矛盾:1、含义:财政收入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总水平。2、矛盾: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而言,财政收入的规模一定要适当,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二)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1、绝对量指标:从绝对数看,我国财政收入逐年递增。2002年我国财政收入仅为18904亿元,2011年财政收入为103874.4亿元增长了55倍。2、相对量指标:一般情况下,主要运用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考察和反映政府的财政收入规模或财政实力,该比重越高,表明一国政府的收入规模就
7、越大。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即一国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可供财政分配的社会物质财富的多寡。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最基本因素。(二)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可以为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提供必要支撑。生产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直接加快生产速度,提高产品质量。二是技术进步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提高,从而增加财政收入。 (三)收入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四)价格因素。 财政收入通常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的实际购买力或者说是实际价值必然收到价格因素的影响。名义财政收入:按
8、一定时点的现行物价水平计算的,当年账面上实现的财政收入。实际财政收入:提出价格总水平的变化后的实际财政收入。(五)税收管理水平和税收政策因素: 在经济增长水平、政府分配政策和价格水平等既定的前提下,税收管理水平和税收政策也对财政收入规模有较大的影响。例如:“营改增” 三、我国财政收入的规模分析:(一)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水平: 从绝对量看,我国财政收入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水平徘徊阶段;(1978年1982年) 第二,缓慢增长阶段;(1982年1992年) 第三,大幅增长阶段;(1992年1997年) 第四,高速增长阶段;(1997年2007年) 从相对量看,自1978年以来,我国财政收
9、入在绝对量上升的同时,其占GDP的相对比重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 下降的过程是19791995年,财政收入的比重从28.4%下降至10.3% .其间有过两次跳跃式的下降,一次是19791982年,财政收入比重 从28.4%下降至22.9%;另一次是19851988年,从22.4%跌至15.8%。升的过程是从1995年开始,至今一直呈单边上升态势,比重从1995年的10.3%升至2006年的18.4% ,整个过程显得比较平稳。 (二)经济转型时期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原因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财政收入总量呈不断攀升的趋势,1978年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却呈现持续大
10、幅下降的态势,其主要原因如下:1、财税改革的总体策略。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大型财税体制改革,因为会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利益的分配,政府既要保证改革的实行,又要保证社会的稳定,所以总体策略只能是渐进式的。例如,很多地方在分配中实行“基数法”(即,在编制下一年度支出预算时,首先确定上年支出的基数,在上年支出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下一年度各项支出的数额。)这种策略在改革初期(1995年以前)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纳税主体或上缴主体的既得利益,而改革的“成本”只能由政府买单。这就造成了政府收入的比重在19781995年之间逐年下降。2、两次重大改革。 从上面的资料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收入比重经历了两次跳跃式的下
11、跌,从时间上看,这两次跳跃式下跌正好对应我国历史上两次重大改革,即1978年的农村体制改革和1984年的城市体制改革。这两次重大改革,是对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大“松绑”,因而在改革的次年GDP都有大幅提升,效果十分明显。而当时财税的体制改革还不能马上适应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因此显得相对滞后,在GDP大幅增长而财政收入却维持原状的情况下,相对比重就大幅度下降了。 3、两次让利放权。 19841988年,国家财政先后对国有企业实行了两次让利放权的改革,这项改革使国有企业的留利水平提高了,但却使财政收入减少了。4、所有制结构的调整。5、产业结构的调整。6、管理方面的原因。 第三节 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
12、 一、财政收入的形式结构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可以分为税收收入、企业收入、企业亏损补贴、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预算调节基金、教育费附加及其他收入形式等。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收入在1978年的财政收入中占到一半以上,到1994年则从财政收入项目中消失,而税收收入所比重却从1978年的45.9%,上升到2006年的89%,成为财政收入的绝对主力。 1994年税制改革后,企业收入已经忽略不计,进行了大的税制改革;1997年停征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逐步稳定了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主导地位。目前,我国财政收入以税收收入、教育费
13、附加和其他收入三类为主。 二、财政收入的产业结构: 对于财政收入产业结构的分析,可以反映产业结构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便于根据各产业发展趋势的特点,合理的组织财政收入,开辟新的财源。 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 第二产业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建筑业等,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也是财政收入最直接的主要来源,我国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包括的部门多、范围广。 三、财政收入的地区结构: 财政收入按来源地不同可以分为不同地域或行政区划提供的财政收入。从这一角度分析财政收入结构,有助于了解财政收入的地域分布状态。这种分析是认识区域经济差异和财政差异的重要途径,也是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财政分配政策的重要依据。 在我国,按照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经济地理位置等因素来区分,全国可以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东部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带。如果将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与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积极发掘西部的经济潜力和财源,实现东西部地区财政收入同方向的较快增长,那么我国的财政收入规模将会出现新一轮大幅度的快速增长。感谢您的关注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453115.html
文档标签:第四 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