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赏析



《秋兴八首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兴八首赏析(61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秋兴八首赏析 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3.兼天涌:波浪滔天。4.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又作“匝地”。5.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
2、菊花开,又言泪眼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3、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注】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巫山、巫峡一带萧瑟、阴森的秋景,以此来衬托情思。颔联写江上波浪很大,关塞上的风云连接大地,周围一片阴晦。这两句所写的自然现象,是社会动荡不安,自感没有出路的象征。颈联句意是:菊花已两度开放(即已是两年),花上凝聚着自己回忆过去岁月的眼泪,一只孤独的小船紧系着我回乡的心。这两个句子表达了滞留的悲苦及对故乡的思念感情。尾联联说人们都动刀动尺赶制寒衣,傍晚,高高的白帝城传出阵阵捣衣
4、声,诗人以此表现岁月催人的感慨。全诗真实地表述了滞留异地的悲伤。 首联叙写了怎样的景物特点?有什么作用?(4分) 答:用“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落寞、郁闷的感情基调。(划线处各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有人评价此诗“意境恢弘,气势磅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俯视江中波涛连天涌动,仰观塞上风云接地而来,一片阴沉。上天下地,意境阔大,气势非凡。赏析“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的妙处。(2分)答案: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或对偶)(1分),丛菊孤舟营造了孤寂萧瑟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感情(1分)。(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2分)答:这
5、首诗表现了作者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回到家乡的悲凉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2分)杜甫十分重视诗歌语言的选择,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锤炼风格,找出最后一联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进行赏析。(2)“催”与“急”字。(1分)秋已深,“催”字写家家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急”字写捣洗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1分)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诗人寄寓他乡的飘零之感与浓重的家国之思,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2分)2、【秋兴八首(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9.夔(ku)府:唐置夔州
6、,州治在奉节,为府署所在,故称。10.京华:指长安。11.槎:木筏。荆楚岁时纪记载:“汉张骞使大夏,寻河源,八月乘槎到天河,经年而返。” 12.画省:指尚书省。代指杜甫曾供职的官府所在地。13.山楼:白帝城楼。【译文】孤城夔府落日西垂的时辰,我常常依凭北斗星思恋遥远的京城。在巫峡听到猿猴的哀鸣让我也不由得泣下沾襟,未能像汉朝张骞乘着八月的木槎(ch木筏)随严武如期还,因病我没能去装饰着画墙,供奉着香炉的尚书省供职,笳的悲鸣经过矮墙隐隐传白帝城。过了许久,请君看!藤萝上面的月光已经延伸映照至洲前的芦荻花。第二首时序由日暮而至深夜,写夔府秋夜北望京华。首联承上首末联,由薄暮入笔。颔联,把怀念京华与
7、身世之感紧密交织。颈联承“每依北斗望京华”、“奉使虚随八月槎”来。尾联写京华望而不见,回到眼前景物。 8.首句“夔府孤城落日斜”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5分) 第一问:诗的首句描绘了夔州城在夕阳中孤独矗立的情景,(1分)营造了孤寂、萧瑟的意境。(2分)第二问:这种意境,正是诗人内心孤独的写照,它表达了诗人离开京华之后的失落与惆怅。(2分) 9.这首诗的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对其艺术效果加以赏析。(6分) 第一问:该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2分)第二问:实写猿的哀鸣声,(1分)运用典故虚写自己归乡之日的遥遥无期。(1分)虚实结合,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自己孤身漂泊
8、异乡,心怀故国却有家难归的深切哀伤。(2分)(如从“用典”等其他角度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秋兴八首(其三)】千家山郭静朝晖, 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 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 五陵衣马自轻肥。14.翠微:青山。15.信宿:再宿。16.匡衡:字雅圭,汉朝人。抗疏:指臣子对于君命或廷议有所抵制,上疏极谏。”17.刘向:字子政,汉朝经学家。18.轻肥:即轻裘肥马。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泛泛:形容小舟在水中漂浮,无所归依的样子。抗疏:指臣子对君命或廷议有所抑制,上疏进谏。 白帝城里千家万户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我天天去
9、江边的楼上,坐着看对面青翠的山峰。连续两夜在船上过夜的渔人,仍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虽已是清秋季节,燕子仍然展翅飞来飞去,汉朝的匡衡向皇帝直谏,他把功名看得很淡薄,刘向传授经学,怎奈事不遂心。古人尚且如此,我更是不必说了,年少时一起求学的同学大都已飞黄腾达了,他们在长安附近的五陵,穿轻裘,乘肥马,过着富贵的生活。 第三首紧接三首“洲前芦荻花”的夜色转摹夔州秋日朝景。前四句写明净的秋色与烦扰的心情。每当千家万户还沉静在山郭朝晖中,自己却孤身一人坐在江边山楼上,看捉留宿江中的渔船,燕子总是在上下翻飞。 “汛汛”、“飞飞”连用表示动作重复;“还”、“故”,流露诗人烦恼的心情。颈联连用典故,自比匡、刘,
10、深感命运蹇厄,事与愿违。尾联用同学多不贱反衬自己的落拓,不得志。“五陵此处代指长安;轻衣肥马代指权贵。这联感怀身世,悲愤沉郁,如诉如泣。引出第四首。(1)为了抒写诗人的心境,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各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说明。(4分)(1)颈联用典,以匡衡、刘向自比,表达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尾联使用反衬与对比,借“同学少年”的农马轻肥,凸现诗人功业无成的愤懑与颓伤。(2)有人说,诗的首句中的“静”字不如改成“尽”字。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表明观点并简洁地阐述理由。(4分)(2)答案一:用“静”字更佳。“静”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与全诗意境、诗人心绪妙合无垠。改为“尽”字,虽然朝晖照
11、城郭的画面壮阔,气势恢宏,却与诗人的萧索心境不合。答案二:用“尽”字更佳。“尽”描绘了朝阳照耀城郭的壮阔景象,气势恢宏,乐景很好地衬托了哀情。“静”字虽然突出了清晨白帝山城的静穆,但似乎了力度与激情。、【秋兴八首(其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19.闻道:听说。杜甫因离开京城日久,于朝廷政局的变化,不便直言,故云“闻道”。似弈棋:是说长安政局像下棋一样反复变化,局势不明。 20.百年:指代一生。此二句是杜甫感叹自身所经历的时局变化,像下棋一样反复无定,令人伤悲。 21.第宅:府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