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版)第六章土壤圈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版)第六章土壤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版)第六章土壤圈(98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第三节第三节 土壤的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土壤的分类及空间分布规律第四节第四节 土壤类型特征土壤类型特征第五节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第五节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第一节第一节 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土壤圈的物质组成及特性一、一、 土壤及其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及其土壤肥力的概念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是一个独立的自然体是一个独立的自然体 。 由于人类对土壤的利用方式不同,对土壤产生由于人类对土壤的利用方式不同,对土壤产生
2、不同的概念不同的概念 。 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性是具有肥力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性是具有肥力 。 我国劳动人民在数千年前对土壤就有了我国劳动人民在数千年前对土壤就有了朴素的认识。公元朴素的认识。公元121年前我国古书年前我国古书说说文解字文解字中就记载着:中就记载着:“土,地之吐生土,地之吐生万物者也。万物者也。”“”“壤,柔土也,无块曰壤,柔土也,无块曰壤。壤。”。古代土同吐,壤同月襄,月。古代土同吐,壤同月襄,月襄襄肥肉也,即肥沃的土称之为壤。肥肉也,即肥沃的土称之为壤。 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肥力,能,能够生长植物。够生长植物。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
3、不断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地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地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中养分、水分、热量的能力。土壤中养分、水分、空气、热量空气、热量 四大肥力因素不是孤立四大肥力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的,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物理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特性的综合表现,也是土壤不同于母质的化学特性的综合表现,也是土壤不同于母质的本质特性。包括自然肥力、人工肥力和二者相本质特性。包括自然肥力、人工肥力和二者相结合形成的经济肥力。结合形成的经济肥力。 自然肥力是由土壤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自然肥力
4、是由土壤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是土壤的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综合表现。它的形成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综合表现。它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各种自然因素质量、数量及其和发展,取决于各种自然因素质量、数量及其组合适当与否。自然肥力是自然再生产过程的组合适当与否。自然肥力是自然再生产过程的产物,是土地生产力的基础,它能自发地生长产物,是土地生产力的基础,它能自发地生长天然植被。天然植被。 人工肥力是指通过人工肥力是指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灌溉、土壤改良等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肥、灌溉、土壤改良等人为因
5、素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土壤肥力。土壤的自然肥力与人工肥力结合形土壤的自然肥力与人工肥力结合形成的经济肥力,才能用以为人类生产出充裕的成的经济肥力,才能用以为人类生产出充裕的农产品。经济肥力是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的统农产品。经济肥力是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的统一,是在同一土壤上两种肥力相结合而形成的。一,是在同一土壤上两种肥力相结合而形成的。 仅仅具有自然肥力的土壤,不存在人类过去劳仅仅具有自然肥力的土壤,不存在人类过去劳动的任何痕迹。而具有经济肥力的土壤,由于动的任何痕迹。而具有经济肥力的土壤,由于其中包括人工肥力,则凝结有人类的劳动。由其中包括人工肥力,则凝结有人类的劳动。由于人工肥力是凭借人的
6、生产活动形成的,人们于人工肥力是凭借人的生产活动形成的,人们就可以利用一切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促使人工就可以利用一切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促使人工肥力的形成,并加快潜在肥力转化,使土地尽肥力的形成,并加快潜在肥力转化,使土地尽快投入生产快投入生产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创造人工肥力,充分发挥自人类的生产活动是创造人工肥力,充分发挥自然肥力作用的动力。土壤肥力经常处于动态变然肥力作用的动力。土壤肥力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土壤肥力变好变坏既受自然气候等条化之中,土壤肥力变好变坏既受自然气候等条件影响,也受栽培作物、耕作管理、灌溉施肥件影响,也受栽培作物、耕作管理、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措施以及社会经济制度和科学技
7、术等农业技术措施以及社会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制约。农业生产上,能为植物或农作物水平的制约。农业生产上,能为植物或农作物即时利用的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叫即时利用的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叫“有效肥有效肥力力”,不能即时利用的叫,不能即时利用的叫“潜在肥力潜在肥力”。潜在。潜在肥力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效肥力。肥力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效肥力。农业土壤农业土壤 也叫耕作土壤,是在自然土壤的基础上,通过也叫耕作土壤,是在自然土壤的基础上,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灌溉、改良等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灌溉、改良等以及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而形成的土壤,如以及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而形成的土壤,如耕地
8、、果园、茶园里的土壤。耕地、果园、茶园里的土壤。 主导因素:人类主导因素:人类生产活动。生产活动。 二、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 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总是占据一定的不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总是占据一定的不变位置,处于地球大气圈变位置,处于地球大气圈 、水圈、生物、水圈、生物圈圈 和岩石圈之间的界面和岩石圈之间的界面 上,是地球各圈上,是地球各圈层中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圈层之一,它层中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圈层之一,它们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平衡。们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平衡。 1 土壤圈与生物圈土壤圈与生物圈进行养分元素的循环,土进行养分元素的循环,土壤
9、支持和调节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提供植壤支持和调节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提供植物所需养分物所需养分 、水分和适宜的理化环境,决定自、水分和适宜的理化环境,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然植被的分布。 2 土壤圈土壤圈 与水圈与水圈 进行水分平衡与循环,影响进行水分平衡与循环,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迁移过程及水平分布,也影响水圈生地球化学迁移过程及水平分布,也影响水圈的化学组成的化学组成. 3土壤圈与大气圈进行气体的交换,影响大气圈的土壤圈与大气圈进行气体的交换,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能量的平衡;吸收氧气,释放化学组成,水分与能
10、量的平衡;吸收氧气,释放CO2、CH4、H2S、氮氧化合物和氨气,影响全球、氮氧化合物和氨气,影响全球大气变化。大气变化。 4 土壤圈与岩石圈进行着金属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循土壤圈与岩石圈进行着金属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循环,土被覆盖在岩石圈的表层,对其具有一定的环,土被覆盖在岩石圈的表层,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各种外营力的破坏。保护作用,减少各种外营力的破坏。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1 土壤圈与地球生命作用土壤圈与地球生命作用,包括土壤物质循环的能,包括土壤物质循环的能量变化,生物转化,水循环,碳、氮、硫、磷循环量变化,生物转化,水循环,碳、氮、硫、磷循环及环境效应。及环境
11、效应。 2 土壤圈与人类生存条件土壤圈与人类生存条件,包括土壤资源区域,包括土壤资源区域性开发与管理,综合农业中的动态变化,土壤性开发与管理,综合农业中的动态变化,土壤对农林适宜性评价,营养元素的空间调控,土对农林适宜性评价,营养元素的空间调控,土壤圈的各障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限制作用。壤圈的各障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限制作用。 3 土壤圈与自然环境土壤圈与自然环境,包括重金属元素在土壤,包括重金属元素在土壤圈中的空间分布、迁移、转化及动态变化,土圈中的空间分布、迁移、转化及动态变化,土壤污染物质的来源、分布、变化、迁移、浓集壤污染物质的来源、分布、变化、迁移、浓集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及调控;土壤在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