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上传者:2****1 2022-06-07 14:48:21上传 PPT文件 474KB
腰椎间盘突出症_第1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_第2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_第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腰椎间盘突出症(30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浅析浅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诊治”临洮县人民医院中医科牛宇婧1.综述 2、腰椎及腰椎间盘的结构 腰椎的椎体较颈椎和胸椎大而厚。椎间盘通常包括三个部分:软骨板;纤维环;髓核椎间盘实际上是一个密封的容器,上下有软骨板 ,上下的软骨板与纤维环一起将髓核密封起来。纤维环由胶原纤维束的纤维软骨构成,位于髓核的四周。纤维环的前侧及两侧较厚,而后侧较薄。纤维环的前部有强大的前纵韧带,后侧的后纵韧带较窄、较薄。因此,髓核容易向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 3、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原因 3.1本病的病因可有以下几点 (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髓核中含有粘多糖蛋白复合体、硫酸软骨素和

2、大量水分,出生时含水量高达90% ,成年后约为80%。 ) (2)外力的作用: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基于以上原因,当搬运、挑担、抬重物或举重时,由于压力过大,突然超过腰椎间纤维环的承受力,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被挤压,从破损处突出,压迫脊神经根而引起该病。3.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有以下5点: 1、机械受压学说 2、化学性神经根学说 3、自家免疫学说 4、无菌性炎症学说 5、中医痹证学说。3.3诱因 1.脊柱结构因素: 2.生理因素: (1)年龄,30岁-50岁发病率最高。 (2)身高,超过平均身高的男女容易发病。 (3)性别,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3.

3、遗传:32%的病例有阳性家族史。 4职业因素:驾驶员最高,白领最低,重体力劳动发病率高,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易在早期导致椎间盘破裂而突出。 5.外伤因素: 6. 吸烟:吸烟者较非吸烟者椎间盘突出的危险性增加50%。 7.糖尿病:主要影响椎间盘周围动脉,降低血流量,代谢降低,最终导致椎间盘组织破裂。 8.妊娠:腰椎代偿性前凸增加了椎间盘的压力。4、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痛症”、“痹症”、“痿证”的范畴。从黄帝内经的经典论述到历代医家对腰痛、痹症等疾病的理论探讨,对中医腰腿痛病因病机有完整的论述,认为其病因是外伤劳损与外感风寒湿热邪气,导致营卫失调、气血经络受损,或是

4、由于肝肾不足,外邪乘虚而入,致使气血瘀阻而发病。 腰痛的治疗当分标本虚实。感受外邪属实,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予以温散或清利;外伤腰痛属实,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为主;内伤致病多属虚,治宜补肾固本为主,兼顾肝脾;宜辨主次轻重,标本兼顾。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5.1症状 1.腰痛(lumbago):其发生率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占96.5%。 2.坐骨神经痛(sciatica):发生率占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82.6%。 3.下腹部或大腿前内侧痛; 4.间歇性跛行; 5.患肢麻木或发凉; 6.神经功能损害.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必须将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资料结合在一起全面考虑、

5、综合分析,并确保三者的一致性。 腰1-21-2、腰2-3 2-3 椎间盘突出时, ,压迫的神经为股神经,症状与一般腰椎间盘不同,主要表现在大腿前方疼痛,股四头肌萎缩,伸膝力量减弱,膝反射减弱,腹股沟、大腿前侧至小腿内侧感觉减退。股神经牵拉(伸髋或跟臀试验)时,半数会出现疼痛,半数患者直腿抬高试验为弱阳性。 腰腰3-43-4突出突出( (腰腰4 4神经根受压神经根受压) )时,时,可有膝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神经功能损害的具体表现 腰腰4-54-5突出突出( (腰腰5 5神经根受压神经根受压) )时,时,小小腿前外侧及足背感觉减退,伸及第腿前外

6、侧及足背感觉减退,伸及第2 2趾趾肌力常有减退。肌力常有减退。 腰腰5 5骶骶1 1间突出间突出( (骶骶1 1神经根受压神经根受压) )时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 3、4 4、5 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失。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肉萎缩。5.2 体征 1.强迫体位和异常步态 2.腰椎形态及活动度异常 3.压痛及放射痛 4.肌萎缩及肌力减弱 5.皮肤感觉及腱反射变化 6.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征)及加强试验(Bragard征)阳性 7.仰卧挺腹试验阳性 5.3影像学检查

7、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影像学变化。 1.X线平片: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间接征象。 2.CT: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直接征象 ,其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性为70% 。 3.MRI:MRI可在矢状位或冠状位反映多个腰椎及间盘的影像特点,对确诊间盘突出或排除其它病变如肿瘤、结核等很有价值,准确性可达90%。 5.4根据影像学检查分类 腰椎间盘突出可分为: 1、腰椎间盘膨出:即纤维环没有完全破裂, 髓核从破损处凸出压迫神经根。 2、腰椎间盘突出:纤维环破裂, 髓核从破裂处挤出 ,压迫神经根。 3、腰椎间盘脱出:纤维环破裂, 髓核从破裂处挤出后,突破后纵韧带,游离到椎管,压迫神经根脊髓。 5.5鉴别诊

8、断 1.腰椎滑脱:坐骨神经痛多为双侧。晚期常有马鞍区麻木,下肢无力,腰椎前突增加。腰椎侧位片示腰椎滑脱。 2.脊柱肿瘤:腰腿痛为持续性,夜间尤重,可伴有原发肿瘤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多有血沉增快。影像学检查显示椎体、椎弓根破坏,但椎间隙不窄。 3.腰椎结核:腰痛呈持续性。常伴午后低热和盗汗。X线片检查显示关节间隙狭窄,椎体破坏。 4.腰椎管狭窄症:本病具有腰腿痛病史和间歇性跛行,易与椎间盘突出症混淆,但症状体征分离是该病特点,即症状重、体征轻,腰椎后伸受限往往是主要体征。X线片上显示出椎管前后径变窄。 5.腰部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属椎管外病变,腰部有局限性压痛点,而使椎管容积变小的检查(腰椎

9、后伸试验)为阴性。 6、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包括针灸、推拿、牵引、理疗、口服中药和中药煎剂局部外敷、火龙等 。 中医治疗总原则: 1.不要拘泥于一种方法,各种方法可以综合运用。 2.对于症状严重的以消除症状为首要前提。 3.注意辨证论治,同时还要注意功能锻炼。 6.1 针灸6.1.1.分型针刺治疗(临床上最为常用)1.气血虚弱型健脾益气,养血调经 取穴:气海,关元,肾腧,命门,脾腧,养老,血海,足三里;2.肝肾不足型补益肝肾,温经通络取穴:命门、肾腧、委中、太溪、志室; 3.气滞血瘀型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取穴:人中,腰腧、大肠腧,环跳,委中,阳陵泉,悬钟,昆仑;4.寒湿阻络型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取

10、穴:腰阳关、命门、肾腧、腰腧、次髎、秩边、阳陵泉、昆仑 6.1.2对症针刺治疗(解决首要问题) 主穴:患侧椎间盘突出所在的华佗夹脊穴及其上下相邻的夹脊穴 配穴:腰痛明显配患侧腰眼,臀部肌肉紧张配环跳、秩边,股后肌紧张配承扶、殷们,股外侧麻木配风市,小腿麻痛配委阳、承山、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足部麻木乏力配太溪、解溪、侠溪。6.1.4痛点针刺治疗 ;6.1.5分期针刺治疗:初期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后期补益肝肾,和营通络6.1.3循经针刺治疗; 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治疗期间患者卧硬板床,腰部垫枕,避免剧烈活动。可配合电针、拔罐、温针灸、等的运用。 6.2内服中药 内服中药是治疗

11、腰突症的传统疗法。 一般分型法将腰痛分为:为气滞血瘀型、血淤湿阻型、寒湿阻络型、肝肾亏虚型等证型。 6.3.1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加减; 6.3.2血淤湿阻型健脾化湿散淤血八珍汤和五苓散; 6.3.3寒湿阻络型散寒利湿肾着汤加味; 6.3.4肝肾亏虚型滋补肝肾桂附地黄+腰痛汤; 在服用中医的同时,配合其他治法。 6.4牵引疗法 牵引是通过力学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对腰椎施加牵引力,达到制动、缓解肌肉痉挛和调节腰椎后关节微细变化的目的。同时还能恢复腰椎正常生理曲度,调节椎间隙和椎间孔,减轻椎间盘压力,使神经根所受刺激和压迫得以解除。 6.5中药煎煮后外敷 大多采用祛风、活血、补肝肾、强筋骨的中药,如羌独活、防风、白芥子、秦艽、寄生、金毛狗脊、川草乌、马钱子等。6.6中药熏蒸注意事项 初次使用者,要适当缩短熏蒸时间,进出舱时要注意保暖。有急性传染病、重症心脏病、高血压、重度贫血、妇女妊娠及月经期、对药物过敏、软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患者禁忌做此项治疗。6.6其他治法 特殊穴位注射; 放血疗法; 耳针; 梅花针; 艾灸; 小针刀等。 临床研究证实,腰突的髓核还纳或手术切除不是消除症状的唯一途径,资料显示88%90%的腰突症可以经非手术治疗而愈。在中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及结合病理机制等指导下,首先应采取保守治疗。祝大家愉快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538836.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