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全球化语境下设计的人文价值构建

上传者:qq77****057 2022-07-26 23:34:57上传 DOC文件 74.50KB
全球化语境下设计的人文价值构建_第1页 全球化语境下设计的人文价值构建_第2页 全球化语境下设计的人文价值构建_第3页

《全球化语境下设计的人文价值构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化语境下设计的人文价值构建(6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来自 :设计.中国   作者:张学东 孔德宏   发布日期:2006-05-29 08:03:55  点击 204 次 全球化语境下设计的人文价值构建    20世纪以来,由于科技进步、交通便利、通信发达,无形中整个世界的时空距离缩小了,使得全球生活形态愈来愈相似,俨然形成一个如麦克鲁汉(McLuhan)所描述的“地球村”。但在这种情形之下,却有一种反潮流兴起期望保留自身文化中的独特面貌,抗拒外来文化的影响。    这一潮流也影响到设计领域,探讨在全球化的设计场景中如何彰显本国设计的人文特色。本

2、文试图在全球化的设计语境下,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价值,寻找新的设计思路,从人、产品与文化的观点来构建设计的人文价值。    一、设计的人文价值构建的社会基础    设计具有社会性、是人类活动的精神延续。设计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特征与价值诉求。20世纪现代主义设计基于民主主义思想,希望通过设计为广大劳苦大众提供更好的生活从而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在当时社会生活水平不高、技术发展不完善的情况下,首要考虑的问题是解决人们的生活问题,为人们提供适用的物品。所以,功能主义、标准化、简单化就成为当时的首要选择。也正是在这一历史语境下,现代主义所倡导

3、的国际风格打破种族与文化间的隔阂,在产品上呈现朴实无华的外表,讲求理性的方法及简单的素材运用,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当时能够接受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文化和美学风格,从而在全球化的经济技术和文化语境中不断演变为一种全球化的设计风格类型。    在解决人类普遍问题的标杆下,使得设计超越本土和国家的界限而日益走向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设计文化追求理性、科学价值成为一种可能。它的知识体系、设计方法、思想冲动、物质性行为,所创造的生活世界场景,构成了庞大的话语资源。    然而,当经济持续发展而进入当代的消费社会时,消费日益成为一种交流体系,一种语言的同

4、等物。它既是一种道德(一种理想价值体系),也是一种沟通体系和交换结构。人们对于物品的消费不再仅仅基于其使用价值,而是把它当作突出自己的符号,或让自己加入视为理想的团体的媒介。无论在符号逻辑里还是在象征逻辑里,物品都彻底地与某种明确的需求或功能丧失了联系,与它对应的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东西社会逻辑,或欲望逻辑。    在当代的消费文化中,设计不仅处在工具理性维度,更重要的在表意性维度,它扮演着“沟通者”的角色。设计所创造的物品,体现了生活方式的全部。而正是这些“为赋予有意义的次序所作的有意识和有动机的努力”,构成了人类的“生活叙事”。这些日常文化实践中最本质的东西使得

5、生活充满意义的感受,是由地方性而非全球性来定义。    从现代主义发展到后现代主义,设计从对个体的关怀进而发展到对群体和社会的关怀,从对科学价值的追求发展到对人文价值的追求。这种对于人文价值追求的回归,正好和着中国一直向往的“如乐之乐,无所不谐”的“和而不同”的美学境界。    二、设计人文价值构建的学科基础    设计的本质是为人类解决某些问题,只是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而已。为了完成设计之目的,我们认为它必须具有三个层面的知识,即认知层面、策略层面与价值层面。  &

6、#160; 设计的认知层面是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基础,它包括各种理论和基础知识,如美学、人机学、心理学、工程技术等。而策略层面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包括设计方法、设计的组织结构等知识,如设计方法、设计策略、设计管理等。设计的认知层面与策略层面更多的是一种理性与科学方面的知识。而设计的价值层面则涉及到解决问题的目标,它涵盖工具性价值和表意性价值两个方面。工具性价值是设计的实用性功能目标。表意性价值为设计的精神功能目标,它表现为设计的价值观、意识形态、设计哲学、设计文化等。价值层面更多的是一种感性、人文方面的结构,尤其是表意性价值层面。认知和策略层面是价值层面的基础,而价值层面为认知和策略层面的发

7、展与最终目的。    有着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西方设计,形成了相当完善的系统知识理论架构。这些知识体系日益成为他们影响世界的重要话语资源。然而,当代中国的设计,没有经历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也没有出现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因而缺少像西方那样丰富的设计话语资源。当下中国设计人文价值的构建很显然离不开全球化的设计语境、离不开整个学科的知识平台。面对各种各样的西方设计话语资源需要有一种辨证的态度来看待:一方面,在微观层面,认知与策略层面以及工具性价值层面知识,要有一种深刻的理性态度敢于“拿来”的精神,另一方面,表意性价值层面要利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发展所形成的丰富话语资源来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732117.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