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货币流通



《第03章货币流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3章货币流通(19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12第一节 货币流通与货币流通量一、货币流通的含义 货币流通是指货币在媒介商品交换时产生的一种连续的运动。注意两点: 1、这里的“商品”,即包括物质商品,也包括劳务服务、金融商品。 而这里的“运动”,也不仅包括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运动,还包括其作为支付手段的运动。 2、货币在作为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发挥媒介作用时,其自身产生的是一种连续的运动,即一定数量的货币,在一定时间内被人们反复使用的过程。3 二、货币流通速度 1、货币流通速度的含义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流通转手的次数。用公式表示: V=PQ/M 货币流通速度是就一国流通中所有货币而言的,并非指其中某具体单位的货
2、币。 2、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和所得流通速度 (1)交易流通速度。是指一定数量的货币在一定时期内为完成所有交易活动被人们反复使用的次数。 (2)所得流通速度。是指一国流通中的货币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为实现社会最终产品价值GNP,即国民生产总值,而被反复使用的次数。公式为: V=GNP/M4 三、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1、货币存量 是指某一时点一国流通中实际存在着的货币数量,具体指某一时点一国银行体系之外由政府机构、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及其在商业银行存款余额之和。 2、货币流量 是指某一时期(通常指一年)某一货币存量反复被作为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发挥交易作用所得到的累积量。简单地说,一
3、定数量的货币存量与同期货币流通速度之积就是货币流量。 货币流量也可区分为货币的交易流量和货币的所得流量两个概念。由于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不能测得,故货币的交易流量也不得而知。因此,货币流量就是指与一定时期国民生产总值GNP相等的货币数量,也就是一定的货币存量乘以货币的所得流通速度得到的流量。53、区分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量的意义 货币能对现实经济生活、经济进程发挥影响作用,在于货币的使用,即用货币交换各种商品。 因此,对经济中产出、价格、比例、效益等经济变量直接发生作用的,是货币流量而不是货币存量。许多金融现象,如果仅从货币流通存量的角度是很难说明的。必须从流量的角度分析,才能作出科学解释。因此,应
4、加强对货币流量的研究。6 第二节 货币流通形式与渠道 一、现金流通 现金流通是指以纸币和铸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收付行为。 特点:涉及面广;支付次数频繁;每次支付金额较小。 随着现代化程度特别是电子化支付系统的发展,现金流通的范围和规模将越来越小。71、现金流通的渠道(1)由于存款者提取存款以及银行以现金的方式发放贷款而流出银行。(2)由于现金持有者的存款以及用现金的方式归还贷款而流回银行。2、流通中的现金数量 是指某一时点在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存量。 某一时点流通中的现金数量=上一时点流通中的现金数量+现金流出量现金流入量8二、非现金流通二、非现金流通 非现金流通是指存款货币的流通
5、,其形式是转帐结算。现非现金流通是指存款货币的流通,其形式是转帐结算。现金流通与非现金流通构成统一的货币流通。金流通与非现金流通构成统一的货币流通。 在现代国民经济的总交易中,非现金流通所占的比重一般在现代国民经济的总交易中,非现金流通所占的比重一般都超过都超过90%90%,成为货币流通的主要形式。,成为货币流通的主要形式。 非现金流通的渠道:非现金流通的渠道: 1 1、经济主体之间或开立结算账户的存款人之间,发生商品、经济主体之间或开立结算账户的存款人之间,发生商品交易引起的转账活动。交易引起的转账活动。 2 2、存款人之间由相互提供劳务、服务引起的转账活动。、存款人之间由相互提供劳务、服务
6、引起的转账活动。 3 3、商业银行与存款人之间发生的贷款及还贷活动引起的转、商业银行与存款人之间发生的贷款及还贷活动引起的转账结算。账结算。 4 4、一国的财政部门与存款人之间由于税款的上缴及财政资、一国的财政部门与存款人之间由于税款的上缴及财政资金的下拨引起的转账结算。金的下拨引起的转账结算。 5 5、某一经济主体,或某一部门单位内部因资金的横向调拨、某一经济主体,或某一部门单位内部因资金的横向调拨引起的转账结算。引起的转账结算。9 三、两种形式货币流通的关系三、两种形式货币流通的关系 1、现金流通与非现金流通的区别现金流通与非现金流通的区别 (1)两者的服务对象不同。)两者的服务对象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