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第十章液压元件

上传者:2****5 2022-07-22 17:11:43上传 PPT文件 2.84MB
第十章液压元件_第1页 第十章液压元件_第2页 第十章液压元件_第3页

《第十章液压元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液压元件(101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液压泵液压泵 目的任务目的任务掌握液压泵掌握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原理了解液压泵的类型和图形符号了解液压泵的类型和图形符号掌握各种液压泵的原理及应用特点掌握各种液压泵的原理及应用特点第十章第十章 液压元件液压元件 液压泵液压泵: 将电动机或其它原动机输入将电动机或其它原动机输入 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 能的能量转换装置。能的能量转换装置。 液压泵也称为油泵液压泵也称为油泵 在液压系统中,液压泵是动力元件。在液压系统中,液压泵是动力元件。一、液压泵的工作原理一、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吸油:密封容积增大,产生真空吸油:密封容积增大,产生真空 容积式容积式 压油:密封容积

2、减小,油液被迫压出压油:密封容积减小,油液被迫压出 液压泵液压泵基本工作条件基本工作条件(必要条件)(必要条件)1 1 应具备密封容积应具备密封容积2 2 密封容积的大小能交替变化密封容积的大小能交替变化3 3应有配流装置应有配流装置4 4 吸油过程中,油箱必须和大气相通吸油过程中,油箱必须和大气相通二、液压泵分类和图形符号二、液压泵分类和图形符号按结构形式按结构形式 :齿轮式:齿轮式 叶片式叶片式 柱塞式柱塞式按输出流量能否调节:按输出流量能否调节: 定量定量 变量变量 按输油方向能否改变:按输油方向能否改变: 单向单向 双向双向 按使用压力:按使用压力: 低压低压 中压中压 中高压中高压

3、高压高压1、液压泵分类液压泵分类2、液压泵的图形符号、液压泵的图形符号单向定量泵单向定量泵 双向定量泵双向定量泵 单向变量泵单向变量泵 双向变量双向变量泵泵1、齿轮泵的分类内啮合内啮合外啮合外啮合三、齿轮泵三、齿轮泵 组成组成: 前、后泵盖,泵体,一对齿前、后泵盖,泵体,一对齿 数、数、 模数、齿形完全相同模数、齿形完全相同 的渐开线外啮合的渐开线外啮合。2 2、外啮合、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密封容积形成密封容积形成齿轮、泵体内表面、前后泵盖围成齿轮、泵体内表面、前后泵盖围成 齿轮退出啮合齿轮退出啮合,容积容积吸油吸油密封容积变化密封容积变化 齿轮进入啮合齿轮进入啮合,容积容

4、积压油压油吸压油口隔开吸压油口隔开两齿轮啮合线及泵盖两齿轮啮合线及泵盖 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外啮合外啮合齿轮泵的优点齿轮泵的优点1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价格低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价格低廉2工作可靠,自吸性能好工作可靠,自吸性能好3转速范围大转速范围大4 对油污不敏感,便于维护对油污不敏感,便于维护外外啮合啮合齿轮泵的缺点齿轮泵的缺点1、流量脉动大、噪声大、流量脉动大、噪声大2、有不平衡径向力、有不平衡径向力3、排量不可调、排量不可调困油现象及其消除措施困油现象及其消除措施 困油现象困油现象 产生原因产生原因 引起结果引起结果 消除困油的方法消除困油的方法 困油现象产生原因困油现象产生原因 为保证齿

5、轮连续平稳运转,又能够使为保证齿轮连续平稳运转,又能够使 吸压油口隔开,齿轮啮合时的重合度吸压油口隔开,齿轮啮合时的重合度 必须大于必须大于1 有时会出现两对轮齿同时啮合的情况,有时会出现两对轮齿同时啮合的情况,故故 在齿向啮合线间形成一个封闭容积在齿向啮合线间形成一个封闭容积困油现象产生原因困油现象产生原因 ab 容积缩小容积缩小 困油现象产生原因困油现象产生原因 b c 容积增大容积增大困油引起的结果困油引起的结果ab 容积缩小容积缩小 p 高压油从一切可能泄漏的缝隙强行挤出,使轴高压油从一切可能泄漏的缝隙强行挤出,使轴和轴承受很大冲击载荷,泵剧烈振动,同时无和轴承受很大冲击载荷,泵剧烈振

6、动,同时无功损耗增大,油液发热。功损耗增大,油液发热。bc 容积增大容积增大 p 形成局部真空,产生气穴,引起振动、噪声、形成局部真空,产生气穴,引起振动、噪声、汽蚀等汽蚀等总之:总之:由于困油现象,使泵工作性能不稳定,产生由于困油现象,使泵工作性能不稳定,产生 振动、噪声等,直接影响泵的工作寿命。振动、噪声等,直接影响泵的工作寿命。消除困油的方法消除困油的方法 原则原则 :ab 密封容积减小,使之通压油口密封容积减小,使之通压油口 bc 密封容积增大,使之通吸油口密封容积增大,使之通吸油口 b 密封容积最小,隔开吸压油密封容积最小,隔开吸压油方法:在泵盖(或轴承座)上开卸荷槽以消除困方法:在

7、泵盖(或轴承座)上开卸荷槽以消除困 油,油,CB-B形泵将卸荷槽整个向吸油腔侧平形泵将卸荷槽整个向吸油腔侧平 移一段距离,效果更好移一段距离,效果更好消除困油的方法径向作用力不平衡径向作用力不平衡径向不平衡力的产生:液压力径向不平衡力的产生:液压力 液体分布规律:沿圆周从高压腔到低压腔,液体分布规律:沿圆周从高压腔到低压腔, 压力压力 沿齿轮外圆逐齿降低。沿齿轮外圆逐齿降低。p,径向,径向 不平衡力增大齿轮和轴承受到很不平衡力增大齿轮和轴承受到很 大的冲击载荷,产生振动大的冲击载荷,产生振动 和噪声。和噪声。改善措施:缩小压油口,以减小压力油作用面积。改善措施:缩小压油口,以减小压力油作用面积

8、。 增大泵体内表面和齿顶间隙增大泵体内表面和齿顶间隙 开压力平衡槽,会使容积效率减小开压力平衡槽,会使容积效率减小如图所示径向不平衡力图示径向不平衡力图示浮动轴套式浮动轴套式小小 结结工作原理(四个必要条件)工作原理(四个必要条件)结构要点(四个共同弊病)结构要点(四个共同弊病)四、叶片泵四、叶片泵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1、了解叶片泵的分类、了解叶片泵的分类2、叶片泵的工作原理、叶片泵的工作原理1、叶片泵的分类、叶片泵的分类按工作方式分按工作方式分 单作用式叶片泵:单作用式叶片泵:双作用式叶片泵:双作用式叶片泵:转子每回转一周每个密封转子每回转一周每个密封容积完成一次吸油和压油。容积完成一次吸

9、油和压油。转子每回转一周每个密封转子每回转一周每个密封容积完成两次吸油和压油。容积完成两次吸油和压油。单作用式叶片泵单作用式叶片泵压力较低,输出流量可以改变,又称变量叶片泵。压力较低,输出流量可以改变,又称变量叶片泵。双作用式叶片泵双作用式叶片泵压力较高,输出流量不能改变,又称定量叶片泵。压力较高,输出流量不能改变,又称定量叶片泵。2 2、叶片泵的组成、叶片泵的组成组成:组成: 定子、转子、叶片、定子、转子、叶片、 配油盘、传动轴、配油盘、传动轴、 壳体等组成。壳体等组成。3、单作用叶片泵、单作用叶片泵密封容积的形成:定子、转子、叶片、配流盘、泵体密封容积的形成:定子、转子、叶片、配流盘、泵体

10、 围成围成 吸压油腔隔开:配油盘上封油区和叶片吸压油腔隔开:配油盘上封油区和叶片 密封容积密封容积 的变化的变化转子逆转转子逆转右半周,叶片伸出,密封容积增大,吸油右半周,叶片伸出,密封容积增大,吸油左半周,叶片缩回,密封容积减小,压油左半周,叶片缩回,密封容积减小,压油、工作原理、工作原理、单作用叶片泵特点、单作用叶片泵特点1 、转子每转一周,吸压油各一次。、转子每转一周,吸压油各一次。 称单作用式叶片泵称单作用式叶片泵 。2 、径向压力不平衡,转子和轴承、径向压力不平衡,转子和轴承 受到较大径向力,称非卸荷式。受到较大径向力,称非卸荷式。3、改变转子与定子的偏心距和偏心方向,、改变转子与定

11、子的偏心距和偏心方向, 就能改变输出流量大小和输油方向。就能改变输出流量大小和输油方向。 4、双作用叶片泵、双作用叶片泵密封容积的形成:定子、转子和相邻两叶片、密封容积的形成:定子、转子和相邻两叶片、 配流盘、泵体围成。配流盘、泵体围成。吸压油口隔开:吸压油口隔开: 配油盘上封油区及叶片配油盘上封油区及叶片 右上、左下,叶片缩回,密封容积减小,压油右上、左下,叶片缩回,密封容积减小,压油 密封容积变化:密封容积变化:(转子顺转时)(转子顺转时)左上、右下,叶片伸出,密封容积增大,吸油左上、右下,叶片伸出,密封容积增大,吸油、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双作用叶片泵工作原理、双作用叶片泵特点、双作用叶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725535.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