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山东省邹平县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1课 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教案 北师大版.doc

上传者:小雄 2022-06-06 20:20:01上传 DOC文件 86 KB
山东省邹平县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1课 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教案 北师大版.doc第11课 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
城市风貌
案例说明
城市风貌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对初中生来说认识宋代城市市民阶层的生活及 城市风貌特点有一定的难度。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探究式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的 参与热情,充分体现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
教学过程
承上一课目的过渡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历史的多种呈现方式,主张培养学生的阅 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根据这样的要求,结合 本课内容,教师选择利用丰富的历史图片在课堂上创建“城市展厅”的场景,将其与“乡村 生活”展厅进行对照学****通过历史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走近历史,感知历史。同时 利用图片、文字资料等设计便于学生理解的问题,帮助学生在情景还原的过程中,实现“感 悟历史”的目的,进而发展历史想象力,提升历史学科素养。
在导入环节,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宋代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士农工商”的 社会生活状况上。那么,宋朝的“士农工商”阶层具体生活状况如何?他们赖以生存的城市 和乡村又是怎么的面貌?让我们走进宋代的城市和乡村,去感受当时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教师出示宋代“城市风貌”主题展厅概览图片。
教师过渡语:下面,就让我们穿过时光之门,走进展览馆,去了解宋代的城市风貌吧。
案例主体
北宋都城汴京和南宋都城临安的人口都超过了百万,城市规模宏大,要想洞察宋代城 市的全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今天,就让我们以北宋都城汴京为目的地,走进历史展览厅, 开始时空之旅,以历史的视角感受一下宋朝都城的富庶与繁华。
环节一概览宋都,望汴京胜景
教师课件出示对比“唐长安城示意图”和“北宋东京城”示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宋代 都城的概况。同时,让学生回顾唐朝都城有“市”有“坊”,“市”是商业区,“坊”是住宅 区。然后阅读课文,说一说北宋都城汴京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对照,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宋代的城市设计跟唐朝都城的异同之处,培养 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汴京”,即河南省开封市,我国七大古都之一,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 2700多年的历史。宋朝就有“汴京八景"之说:艮岳行云、夷山夕照、金梁晓月、资圣熏 风、百岗冬雪、大河春浪、吹台秋雨、开宝晨钟。单凭这些富有诗意的名字,就能感受当时 都市一年四季的繁华与富庶。
设计意图:教学不拘泥于课本,在拓展延伸中对汴京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色彩进行了一定 程度的融合。让学生认识到,古都汴京八景,是这座城市亮丽的名片。
环节二初识京城,叹都市繁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北宋)范仲淹:《御街行》,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宋词三百首》,
10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赏析此诗,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汴京城都市繁华,人口众多。进一步认识到,北宋的都城 汴京是世界第一大城市,南宋都城临安以及建康等都市人口都超过百万。
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 喧天箫鼓。
——(北宋)柳永:《迎新春》,见王兆鹏,姚蓉评注:《柳永词》,
19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解析宋词《迎新春》语句,引导学

山东省邹平县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1课 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教案 北师大版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508095499.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