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第二章 开口机构.

上传者:2****5 2022-06-19 08:25:32上传 PPT文件 1.99MB
第二章 开口机构._第1页 第二章 开口机构._第2页 第二章 开口机构._第3页

《第二章 开口机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开口机构.(68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纺织机械设计原理纺织机械设计原理一.开口的含义: 在织机上,按照织物组织的要求,把经纱上下分开,形成梭口的运动,简称开口。二.开口机构:完成开口动作的机构称为开口机构。 开口机构的作用: 1、使经纱上下分开,形成梭口,供引纬器通过; 2、根据织物组织经纬纱的交织规律要求,控制经纱的升降次序。第二章第二章 开口开口机构设计机构设计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纺织机械设计原理纺织机械设计原理一.开口的含义: 在织机上,按照织物组织的要求,把经纱上下分开,形成梭口的运动,简称开口。二.开口机构:完成开口动作的机构称为开口机构。开口机构的作用: 1、使经纱上下分开,形成梭口,供引纬器通过; 2、根据织物组织

2、经纬纱的交织规律要求,控制经纱的升降次序。三.开口机构的类型 1、凸轮和连杆开口机构织制平纹、斜纹和缎纹等简单织物,可用2-8页综框。 2、多臂开口机构织制较复杂的小花纹织物。一般用16页综框,最多可达32页综框。 3、提花开口机构织制复杂的大花纹织物。直接用通丝控制每根经纱的升降次序。 纺织机械设计原理纺织机械设计原理第二节第二节 梭口梭口一、有关梭口的概念一、有关梭口的概念梭口:开口时,经纱上下分开,形成引纬的通道,梭口:开口时,经纱上下分开,形成引纬的通道,BCBC1 1DCDC2 2即为梭口。即为梭口。上层经纱:上层经纱:BCBC1 1D; D; 下层经纱:下层经纱:BCBC2 2D;

3、D;梭口的几何形状纺织机械设计原理纺织机械设计原理综平位置:梭口完全闭合时综框的位置,即综平位置:梭口完全闭合时综框的位置,即BCDBCD;梭口高度梭口高度H H:开口时经纱随综框上下运动时的最大位移:开口时经纱随综框上下运动时的最大位移C C1 1C C2 2(H H)梭口深度:织口梭口深度:织口B B到经停架中导棒到经停架中导棒D D之间的水平距离之间的水平距离l l1 1+l+l2 2前部梭口:前部梭口:BCBC1 1C C2 2; ; 后部梭口:后部梭口:C C1 1C C2 2D D梭口的几何形状纺织机械设计原理纺织机械设计原理二、经纱位置线二、经纱位置线 经纱位置线定义:经纱处于综

4、平位置时,经纱由织口至后梁所构成的一经纱位置线定义:经纱处于综平位置时,经纱由织口至后梁所构成的一条曲折线条曲折线BCDEBCDE。经直线:如果经直线:如果D D、E E两点在两点在BCBC直线的延长线上,则经纱位置线是一根直线直线的延长线上,则经纱位置线是一根直线,称为经直线。,称为经直线。 实际生产中,胸梁实际生产中,胸梁A A高低、织口高低、织口B B位置、综平时的综眼位置一旦确定一般位置、综平时的综眼位置一旦确定一般不再改变,经纱位置线的调整是指改变后梁不再改变,经纱位置线的调整是指改变后梁E E 的高低位置。的高低位置。纺织机械设计原理纺织机械设计原理三、经纱拉伸变形的计算三、经纱拉

5、伸变形的计算 开口过程中,经纱受拉伸、摩擦、弯曲等机械作用,易产开口过程中,经纱受拉伸、摩擦、弯曲等机械作用,易产生断头。拉伸变形越大,经纱断头越多。生断头。拉伸变形越大,经纱断头越多。 综平时,梭口部分经纱长度:综平时,梭口部分经纱长度:L L0 0BC+CDBC+CD 梭口满口时,上下层经纱长度梭口满口时,上下层经纱长度L L1 1,L L2 2分别为:分别为: L L1 1BCBC1 1+C+C1 1D D; L L2 2BCBC2 2+C+C2 2D D纺织机械设计原理纺织机械设计原理不考虑送出经纱和卷取织物的影响,则上下层经纱的拉伸变形为不考虑送出经纱和卷取织物的影响,则上下层经纱的

6、拉伸变形为上层:上层:1 1=L=L1 1-L-L0 0; ; 下层:下层:2 2=L=L2 2-L-L0 0上下层经纱变形量之差异:上下层经纱变形量之差异: = = 2 2-1 1通常,通常, 0 0,表明下层经纱变形比上层大。,表明下层经纱变形比上层大。纺织机械设计原理纺织机械设计原理四、影响拉伸变形的因素四、影响拉伸变形的因素 拉伸变形主要是开口引起的,此外还有上机张力,即综平时的拉伸变形主要是开口引起的,此外还有上机张力,即综平时的经纱静态张力。经纱静态张力。影响拉伸变形的参数是梭口高度,梭口后部深度及后梁高度。影响拉伸变形的参数是梭口高度,梭口后部深度及后梁高度。1 1、梭口高度的影

7、响梭口高度的影响 经纱变形几乎与梭口高度的平方成正比。在保证纬纱顺利通过梭口经纱变形几乎与梭口高度的平方成正比。在保证纬纱顺利通过梭口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H H减少断头。减少断头。2 2、梭口的后部长度的影响梭口的后部长度的影响在在H H不变的情况下,后部长度愈长,经纱变形量愈小。不变的情况下,后部长度愈长,经纱变形量愈小。丝织机上,为减少综丝变形和张力,增加梭口的后部长度。丝织机上,为减少综丝变形和张力,增加梭口的后部长度。织制高密织物时,为开清梭口,适当增加梭口的后部长度。织制高密织物时,为开清梭口,适当增加梭口的后部长度。纺织机械设计原理纺织机械设计原理3 3、后梁高

8、低(相对胸梁位置而定)后梁高低(相对胸梁位置而定) 的影响的影响 当后梁在经直线上,上下层经纱变形量当后梁在经直线上,上下层经纱变形量 =0 =0,上下层经纱张力,上下层经纱张力相等,形成等张力梭口。相等,形成等张力梭口。 当后梁在经直线上方,上下层经纱变形量当后梁在经直线上方,上下层经纱变形量 0 0 ,下层经纱张,下层经纱张力力 上层经纱,形成不等张力梭口。上层经纱,形成不等张力梭口。 后梁过高,开口不清(后梁过高,开口不清( 上层经纱张力小,下层经纱张力大);上层经纱张力小,下层经纱张力大);后梁过低,下层经纱张力不足,对梭子运动不利。后梁过低,下层经纱张力不足,对梭子运动不利。纺织机械

9、设计原理纺织机械设计原理五、五、 摩擦摩擦摩擦是引起经纱断头的原因之一摩擦是引起经纱断头的原因之一改变摩擦大小的途径:改变摩擦大小的途径:1 1、减小停经片对经纱的摩擦,合理选择停经片重、减小停经片对经纱的摩擦,合理选择停经片重量;量;2 2、减小后梁对经纱的摩擦,适当减小后梁仰角;、减小后梁对经纱的摩擦,适当减小后梁仰角;3 3、减小综眼对经纱的摩擦;、减小综眼对经纱的摩擦;4 4、减小钢筘对经纱的摩擦;、减小钢筘对经纱的摩擦;5 5、梭子对经纱的摩擦。、梭子对经纱的摩擦。纺织机械设计原理纺织机械设计原理六、梭口形式及比较六、梭口形式及比较1 1、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梭口前部的上下层经纱均

10、处于、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梭口前部的上下层经纱均处于同一平面内。同一平面内。 特点:清晰梭口使引纬器特点:清晰梭口使引纬器飞行平稳,开口清晰,应用较飞行平稳,开口清晰,应用较多。但经纱张力差异较大,易造成多。但经纱张力差异较大,易造成布面不平整,摩擦增大,布面不平整,摩擦增大,断头增多。断头增多。纺织机械设计原理纺织机械设计原理2 2、非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上下层经纱均不处于同一平面内、非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上下层经纱均不处于同一平面内。 特点:非清晰梭口不利于引纬器飞行,尤其是下层经纱不平齐,不能成为特点:非清晰梭口不利于引纬器飞行,尤其是下层经纱不平齐,不能成为梭子飞行的可靠依托。梭

11、子飞行的可靠依托。纺织机械设计原理纺织机械设计原理3 3、半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下层经纱处于同一、半清晰梭口:梭口满开时,下层经纱处于同一平面内,而上层经纱不在同一平面内。平面内,而上层经纱不在同一平面内。 特点:下层经纱平齐,有利于梭子的平稳飞行,上层经纱不平齐特点:下层经纱平齐,有利于梭子的平稳飞行,上层经纱不平齐,能减少经纱张力差异,改善织物的匀整度。,能减少经纱张力差异,改善织物的匀整度。纺织机械设计原理纺织机械设计原理4 4、小双层梭口:无论在上层或下层,总是第三页综的经纱小双层梭口:无论在上层或下层,总是第三页综的经纱高于第一页综的经纱,第四页综的经纱高于第二页综的高于第一页综的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29904.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