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第十二章治风剂

上传者:2****5 2022-07-26 20:31:50上传 PPT文件 748.01KB
第十二章治风剂_第1页 第十二章治风剂_第2页 第十二章治风剂_第3页

《第十二章治风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二章治风剂(53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组方及功用特点2、诸药归头部不同经脉,故偏正头痛皆可治疗1、集大队味辛升散疏风之药,故疏风止痛力强头痛王某,男,35岁。1946年初秋来寓就诊。自诉三月前患风寒感冒后即感头痛,忽左忽右,经常发作,迄今未止。前医曾作火炎于上而投过清凉之剂,疼痛反增,不分昼夜,时重时轻,坐卧不宁。病急则杂药乱投,总难奏效。切其脉,左右俱浮,两寸兼紧,舌苔薄黄。知为风寒火郁之证,盖头为人身诸阳之会,患者初感风寒之际,未能及时汗解,更进以凉遏之品,致风邪愈加冰伏难除,阻于经络,郁遏清阳之气不得宣畅,反化火上冲而成此证。脉浮兼紧者,风寒之邪外束也;阳郁化火则舌苔薄黄。法当疏散风寒,宣解郁热,但病程已久,惟恐单用内治其力

2、不支,乃采用内外合治之法。内服方:川芎二钱 吴白芷二钱 生姜二片 薄荷二钱 羌活一钱 菊花二钱 防风一钱 炒黄芩一钱 陈茶二钱。外用方:蚕砂二两,清水煎煮,俟药汁将干,将蚕砂并汁摊开于新布上,包扎痛处,每日换药一次。经外治半月,服药10剂后病即痊愈。(李继昌医案整理小组. 1978. 李继昌医案.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秦艽祛风除邪,通经活络羌活散太阳之风白芷散阳明之风防风风药之走卒独活祛风湿细辛祛风散寒祛风散邪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养血活血柔筋血足而筋自荣,络通则风易散制诸风药之温燥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化生气血生地、石膏、黄芩凉血清热,制风药之温燥君臣佐使皮肤疹出色皮肤疹出色红瘙痒难

3、忍红瘙痒难忍方解: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疏风透邪,消疹止痒苍术祛风燥湿苦参清热燥湿木通渗利湿热石膏、知母清热泻火生地清热凉血当归、胡麻仁滋阴润燥,养血活血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君臣佐佐使白附子祛风化痰,尤其善散头面之风僵蚕、全蝎祛风止痉化痰长于通络臣热酒宣通血脉,引药入络佐使口眼斜谷某,女,38岁,门诊号甲/84476。初诊:1960年7月2日。主诉:口眼向左斜三天。病史:三天前因受寒,出现右侧眼裂较大,鼻唇沟较浅,口角低,不能皱额、蹙眉,饮水后常从右侧口角流出。四肢无瘫痪现象,未引出病理反射。血压120/90mmHg。论断:面神经麻痹。医案:口眼斜,偏向左侧,而右面颊麻木不仁。脉濡,苔薄腻

4、。风邪所伤,首先犯上。方以祛风化痰为治,主以牵正散。全蝎9克 白附子9克 白僵蚕9克,上三药共研成极细粉末,分二次服,每隔十二小时服一次,热陈酒和下。疗效:上药服二剂后,面显潮红,症状有显著好转。再服二剂后 斜已正,麻木亦解。后以养血以作善后,方用金石斛9克 生地黄9克 全当归9克 炒白芍9克 女贞子9克 旱莲草12克 珍珠母30克 炙远志9克。(张羹梅. 2001. 张羹梅医案.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川乌、草乌辛热峻烈,祛风散寒,除湿通痹止痛天南星祛风散寒,燥湿化痰,能除经络之风湿顽痰而通络乳香、没药行气活血止痛地龙通经活络陈酒温通血脉,以助药势佐代赭石代赭石 龙龙 骨骨 牡牡 蛎蛎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731658.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