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金水芳)

《心肺复苏(金水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肺复苏(金水芳)(46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2012015 5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浙江省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金水芳 2016年01月29日心肺复苏的历史古代的复苏术现代心肺复苏术历历古代的复苏术史回顾史回顾中国古代心肺复苏技术比西方国家早1000多年。最早“胸外按压”救治自缢 东汉 张仲景(145-208年),金匮要略: “踏肩挽发,弦头后仰,开通气道;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3口咽管通气晋代(341年)葛洪:以芦管纳其口中至咽。人工呼吸六朝时期(420-588年)中藏经:治缢死方,令亲人以吹气入口,最早的方法的记载。4历历古代的复苏术195019601966封闭式胸部封闭式胸部心脏按压与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相人工呼吸相结合,结合,心肺心肺
2、复苏术诞生复苏术诞生ZOLL提出提出电击除颤电击除颤,和人工呼吸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构胸外按压构成了成了现代心现代心肺复苏术肺复苏术强调了心肺强调了心肺复苏术中脑复苏术中脑和神经系统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功能的恢复,诞生了,诞生了心心肺脑复苏肺脑复苏的的新标准新标准2000200520102015美国的美国的Peter Safar和和James Elam医生开始采医生开始采用用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来复苏病人来复苏病人1985发展为心肺发展为心肺复苏学,每复苏学,每隔隔5年更新年更新心肺复苏指心肺复苏指南南心肺复苏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1、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ion
3、=CPR):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2、心搏停止: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 心脏停搏原因(6H6H)Hypovolemia 低血容量Hypoxia 低氧血症Hydrogenion 酸中毒Hyper-/hypokalemia 高钾/低钾血症Hypoglycemia 低血糖Hypothermia 低体温2022-5-23 心脏停搏原因(5T)(5T)Toxins 中毒Tamponade(cardiac) 心脏压塞Tension pneumo
4、thorax 张力性气胸Trauma 创伤Thrombosis of the eoronary/ pulmonary vasculature 冠状动脉或肺动脉栓塞2022-5-23心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四种心律类型)1、心室颤动:QRS波、ST段与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极不匀齐低小波(颤动波),200-500次/分。2、无脉性室速:脉搏消失的室性心动过速。 无脉性室速心室颤动注:心室颤动和无脉性室速应立即行电除颤治疗! 3、无脉性电活动:过去称电-机械分离,心脏有持续的电活动, 但是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心电图表现为正常或宽而畸形、振 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慢而无效
5、的室性节律)。4、心室停搏: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注:无脉性电活动和心室停搏不能电除颤! 时间就是生命:心跳停止3秒 病人感到头晕心跳停止1020秒 发生昏厥或抽搐心跳停止60秒 瞳孔散大,呼吸停止心跳停止46分钟 大脑细胞可发生不可逆损害所以必须在心跳停止后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2022-5-23 6分 4% 10分 0.09%时 间 与抢救 成 功 率 心肺复苏的国民普及率美国:迄今已有5000万人(占全国1/4的人口)接受这一救生术,每年平均20万猝死者接受现场心肺复苏初级技术,其中7万人获救。日本:消防厅每年印发急救手册、举办急救知识讲座等方式进行教育,听
6、众每年达15万人。德国:把是否掌握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作为驾驶员获得驾驶执照的依据之一。中国:心肺复苏的普及率不到1%,我国猝死抢救成功率还不到万分之一。 2010心肺复苏指南“生存链”“5”个环节2022-5-2320152015年院外、院内心脏骤停的生存链 心肺复苏两个阶段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 (胸外心脏挤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除颤 )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 2015版指南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 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 保证每次胸外按压后胸廓回弹(避免按压间隙倚靠患者胸上)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至少 60%,忌中断大于10S)避免过度通气 (30:2;每次
7、呼吸超过 1 秒,须使胸部隆起)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为 1、判断患者有无意识呼叫双耳呼叫双耳轻拍打患者肩部,轻拍打患者肩部,大声询问:大声询问:同志!您怎么了?同志!您怎么了?2、判断有无脉搏 3 、呼救:启动急救系统 C-胸外心脏按压(2015年版指南要求事项)按压平面: 仰卧位 硬质平面或地面按压部位: 胸骨的下半部。按压手法: 掌根着力,双手紧扣 重叠上翘。 按压姿势 双臂伸直 垂直向下 以髋关节位支点按压深度: 按压频率: 按压间隔: 按压连贯: 按压周期: 按压要求: 5-6cm,搏动有效 (应可触及颈or股动脉)。 100-120次分;压/通比例 = 30先 2后。 压松相等,保证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