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疗法2.19修改(1)



《腹针疗法2.19修改(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腹针疗法2.19修改(1)(47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 腹针疗法是以神阙经络系统为核心,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在临床上具有广泛适应证的一种针灸疗法。腹针理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因此,神阙系统是形成于胚胎期的人体调控系统,是人体最早的调控系统和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与对机体宏观调控的作用。美国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有两脑:颅脑(颅中脑)和肠脑(肠神经系统),并认为两脑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为神阙系统存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它的形成我们可以追溯到胚胎期,在母体内母体供给胎儿气血的最早通道是脐带。因此,脐带是经络形成的最初始的通道。脐带为核心的系统便是最早的经络系统或称为:先
2、天经络系统。人出生后脐带被切断,就存在一个先后天交接过程,首先要会呼吸,故后天的第一条经络产生叫手太阴肺经。传统针灸强调的“酸、麻、胀、痛”,“气至病所”的针感并非大多数患者能接受。很多疾病尽管针灸有很好的疗效,但由于病人对针灸治疗方法的恐惧而使其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腹针疗法要求“刺至病所”,提出“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的针灸发展思路,为针灸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使针灸学的可重复性大大提高,任何医师经过严格的培训都能够很好地掌握。心脑血管病 眼底病 球后视神经炎 视神经萎缩肩周炎 颈椎病 腰腿痛 关节炎其他的针灸适应证,经治疗疗效不佳者。原因不明的急腹症肝脾肿大引起的脐静脉
3、曲张腹腔肿瘤并广泛转移妇女孕期以腹部的神龟生物全息影像为特征 颈部从两个商曲处伸出,头部伏于中脘,尾部从两个气旁(气海旁开5分)处向下延伸终于关元穴附近,前肢由滑肉门引出,在上风湿点(滑肉门外5分上5分)屈曲,止于上风湿外点(滑肉门外1寸),后肢由外陵穴向外伸展经下风湿点(外陵穴下5分外5分)止于下风湿下点(外陵穴下1寸外1寸)。【中脘】神阙穴上4寸 胃募穴。主治: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痢疾、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病、虚劳吐血、气喘等疾病全息图功能:相当于口,可以治疗口、鼻、牙部及头面部的各种疾病【水分】神阙穴上1寸的任脉上主治:腹水、呕吐、腹泻、肾炎、肠